陸遜說:“這次劉備帶領大軍東征,士氣旺盛,戰鬥力強。再說他們在上遊,占領險要地方,我們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們硬拚,萬一失利,丟了人馬,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等日子一久,他們疲勞了,我們再找機會出擊。”

陸遜部下的將軍,有的還是孫策手下的老將,有的是孫氏的貴族,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裏憤憤不平。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裏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

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從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等得急了,派將軍吳班帶了幾千人從山上下來,在平地上紮營,向吳兵挑戰。東吳的將軍,耐不住性子,要求馬上出擊。

陸遜笑笑說:“我觀察過地形。蜀兵在平地裏紮營的兵士雖然少,可是周圍山穀一定有伏兵。他們大聲嚷嚷引誘我們打,我們可不能上他們的當。”將士們還是不相信。過了幾天,劉備看見東吳兵不肯交戰,知道陸遜識破他的計策,就把原來埋伏的八千蜀軍陸續從山穀中撤出來。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布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裏地,還占領了主要的關口要道,我們要是現在打過去,不會有好處。”

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士兵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蜀兵從左右兩旁衝出來廝殺;接著,附近的幾個連營裏的兵士也出來增援。東吳兵抵擋不住,趕快後退,已經損失不少人馬。

將軍們抱怨陸遜,陸遜說:“這是我試探一下他們的虛實。現在我已經有了破蜀營的辦法了。”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士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裏,隻等三更時候,就直奔江邊,火燒連營。

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士兵,衝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刮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逃上了馬鞍山。陸遜命令各路吳軍,圍住馬鞍山發起猛攻,一直戰鬥到夜裏,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吳軍發現了,緊緊在後麵追趕。還虧得沿途的驛站,把丟下的輜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擋住了東吳的追兵,劉備才逃到了白帝城。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曆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火燒連營之後,對於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鬱悶終致一病不起,後來病勢加重,他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後事。

在這場白帝托孤的戲裏,劉備上演了他最後一場哭戲,並以弱示強,逼得諸葛亮不敢在劉備死後篡位自立,這也算是劉備臨死前為蜀漢盡的最後一點功勞吧。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歲。

孫權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繼其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建安13年(208年),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州),國號吳,不久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洲(今台灣)的聯係;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江南土地開發。

孫權從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的手中接過割據江東的事業,在隨後的30年裏,將其不斷擴大,從一個割據軍閥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權。而且,孫權在立國後,便不再與蜀、魏兩國兵戎相見,而是用心發展江南的社會生產,為江南在日後逐漸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奠定基礎,從這點來看,孫權是三國統治者中惟一的真正的政治家,也是三國當中惟一有作為的皇帝,所以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才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賞!

割據江東聯劉抗曹

當曹操和袁紹在北方激烈爭奪的時候,南方有一支割據勢力逐漸壯大起來,這就是占據江東的孫策、孫權兄弟。

孫策的父親是長沙太守孫堅,原是袁術的部下。孫堅死後,孫策帶兵投靠袁術,但袁術並不重用孫策。孫策的舅父吳景在江東丹陽(今安徽宣城)當太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走。孫策向袁術要求讓他到江東去幫舅父打劉繇。袁術跟劉繇也有矛盾,才撥了一千人馬給孫策。孫策向南進兵,一路上,有許多人投奔他。到了曆陽(今安徽和縣)兵力擴充到五六千人。孫策的至交周瑜,也帶了人馬來會合,孫策的力量就壯大了。

孫策作戰驍勇,再加上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很快就渡過了江,不但打敗了劉繇的人馬,奪回丹陽,還攻下了吳郡和會稽郡。這樣,江東六個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孫策占領了。

孫策趁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機會,雄心勃勃地準備北伐,奪取中原,但想不到出了一件意外的事。原來,孫策攻下吳郡的時候,殺了那裏的太守許貢。許貢手下的門客趁孫策上山打獵的時候,放了一支暗箭,射中了孫策的麵頰。

孫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部下張昭等找來囑咐,說:“現在天下大亂,如果據有吳、越之眾,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觀成敗,進而兼取天下。請諸君好生照顧吾弟。”然後又將官印授予孫權,對孫權說:“若論率江東之眾,衝鋒陷陣,與天下英雄爭高下,你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使眾人齊心協力保衛江東,我不如你,你當善自為之!”當夜,孫策身亡,年僅26歲。

孫權倒在床前哭個沒完,張昭勸住了他,叫他立刻換上官服,騎著馬到軍營裏去巡視一遍,一麵趕快派人通知當時駐紮在巴丘(在今湖南嶽陽)的周瑜。周瑜連夜帶兵回到吳中,跟張昭兩人一起輔助孫權。

孫權繼承其父兄的事業之時,雖已擁有會稽、丹陽、吳郡、豫章、廬陵和廬江六郡,但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並未歸服,統治並不鞏固。將士新喪主帥,見繼位者年輕,放心不下。許多江東英豪和北方僑寓之士,也多徘徊觀望,有人甚至想改換門庭,另投新主。在此關鍵時刻,江東名士周瑜從駐地巴丘率軍前來,穩住了軍心,與張昭等說服眾人齊心輔佐幼主,到處宣傳孫權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業,於是,江東人心漸安。

孫權記住他哥哥的話,用心搜羅人才。周瑜對孫權說:“我有個好友魯肅,是個很有見識的人,請他來幫助將軍,準沒有錯。”

孫權派人把魯肅請來,兩個人一見麵,就談得非常開心。有一次,孫權會見賓客,等別人走完了,把魯肅單獨留下來談心。

孫權說:“現在漢室衰落,天下擾亂。我想繼承父兄的事業,像齊桓公、晉文公一樣,來扶助天子,建立霸業,您看怎麼樣?”

魯肅說:“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也難以一時掃除。為將軍您打算,隻有安定後方,成鼎立勢,以觀天下之變。再乘北方多變之秋,剿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流經之地全部占有,然後就可以稱帝王之號來謀求天下。這曾是漢高祖的功業啊!”孫權聽了十分高興,決定采納魯肅的意見。

由於孫權重用人才,江東地方,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出現了一片興旺景象。已占據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曹操早有統一天下之誌,見江東孫策新喪,人心不穩,便欲乘機伐吳。侍禦史孫策舊臣勸阻道:“乘人之喪進兵,不合古義,有不仁不義之嫌。如果征伐不利,會將好友變成仇敵。不如利用這個機會厚意待之,孫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聽從其言,上表請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從此以後,孫權實際上在江東建立了割據的政權。

孫權為鞏固在江東的統治,調兵遣將,開始征伐不服從自己的人。他先後將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孫權的叔伯哥哥孫輔及黃祖等人消滅了,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隨後,他又將統治區內的山越人收服,使得自己的統治區域擴大至今廣州一帶。

這時,中原的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宗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

曹操接受了劉瓊等人的投降後,自江陵順流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很危急了,請您派我向孫權求救。”劉備同意,諸葛亮便與魯肅一同去見孫權。孫權十分焦急,見二人來,連忙迎接。

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幹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說:“那劉將軍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怎麼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麼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將江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麼還能抵抗曹軍呢?”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二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加上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隻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

正在這時,曹操派人送來書信。信中說:“近來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之人,剛剛揮戈南向,劉琮便束手投降。我現在正整頓水陸大軍80萬,想與孫將軍在江南比武嬉戲。”

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夥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色,說不出話來。

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說:“曹操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著。再說,我們本來想靠長江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軍占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麼也抵擋不了,我看隻好投降。”

張昭這一說,馬上有不少人附和。隻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孫權聽著聽著,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著出來。孫權拉著魯肅的手,說:“你說說,該怎麼辦呢?”

魯肅說:“剛才張昭他們說的話全聽不得。要說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就不可以。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軍如果投降,那麼江東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裏,您上哪兒去?”

孫權歎了口氣說:“剛才大家說的,真叫我失望。隻有你說的才合我的心意。”散會以後,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孫權又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周瑜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賊。這次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給大家分析了曹操許多不利條件,認為北方兵士不會水戰,而且老遠趕到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會生病。兵馬再多,也沒有用。孫權聽了周瑜的話,站起來拔出寶劍,把案幾砍去一角。他嚴厲地說:“誰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這案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