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始終不渝

過去的經曆與挑戰,賦予了他寶貴的經驗,執著的信念,愈加堅定著他始終不渝地堅持原始技術不斷與持續創新的堅強意誌!

他堅信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達4000萬人。其中工程、農業、衛生、科研、教育等五類專業技術人員2198萬人,科技活動人員381.5萬人,研究開發人員136.5萬人,均居世界前列。

但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工業(製造業)專業人才嚴重失衡和不足,工業人才所占比重隻有10%。很明顯,我國工業方麵的自主創新人才數量不足。

溫家寶總理“緩解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必須立足國內,顯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鼓勵開發和應用節能降耗的新技術”的要求,是對我們節能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勵,我們施展才能、造福社會的機會更多了。

當代發明家吳發輝依然兢兢業業、虛心求進、以誠待人、吃穿有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起家、創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他不忘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走過來的路,艱苦奮鬥搞研究的創業精神,完全融入了他的各項工作、生活和活動中……展望未來,他感到責任更重、壓力更大。

“科教興國”的戰略指導方針,一定會在我國高新技術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這是炎黃子孫們真正的追求,一定能夠為全人類和社會創造美好未來。

這個曆程充分說明:

一是發明家能為社會和人類創造出巨大的財富,能為人類創造巨大的價值;

二是發明家的精神首先是奉獻於社會的精神。其次,是不受環境幹擾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險執著奮鬥的精神意誌。大道理誰都懂,要經受巨大的現實考驗卻非常不易;

三是今後中國的節能減排大業,各個企業要真正的成功,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新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尤其是原創性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企業不斷要有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更重要的這是關係到地球環境,企業的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基礎問題;

四是“有的新技術不一定出自大院大所、名人名校”的哲理是正確的。發明家吳發輝就是民間非職務科技工作者,在沒有得到國家任何經濟資助和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資金,用十多年的艱苦奮鬥,開發成功了利國利民的高新技術項目,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這也說明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它需要有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要重視講究“經濟環境生態學”。

艱苦創業,臥薪嚐膽,行業、企業要構建從長遠發展戰略到節能減排創新策略乃至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等每一層麵的生存和發展理念。對產品的內在和外部品質有著跨越時空,至善至美的追求,使各項事業穩步發展,連上新台階。隻有具備超越國內外同行的競爭優勢,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氣,企業才會得以永續生存和不斷壯大。

祝願那些奮戰在科技發明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民間科技工作者們,早日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早日造福國家,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