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目前仍在進行。僅瓦爾納一地發現的金製或銅製器物,已達2000多件。人們還在烏爾奇圖姆發現了歐洲大陸青銅時代最大的黃金儲地。許多考古學家認為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奇跡出現,到那時人們也許才能夠對保加利亞史前文化成就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做出準確的評價。
耶穌死而複生之謎
如果真有耶穌其人,那麼關於他的死,又是一個引起爭論的問題。據《聖經》、《新約》中的“四福音書”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3天,重新複活,並一再在門徒麵前顯現,因此使四散的門徒重新鼓起勇氣,聚集起來,獲得了耶穌之死不是終結而是死而複活的信念。不過這樣說法自近代以來一再引起人們的疑惑,早在1835年,德國青年黑格爾派學者大衛·F·施特勞斯就在《耶穌傳》中指出:“耶穌之死的真實性,不可能從他被釘十字架這一方麵得到充分證明,而隻能從他之複活缺乏證明予以說明。說耶穌還繼續活著是沒有曆史資料可證明的,但如果認為他真的死了,那邊隻好把十字架之死認為是真的死了。”英國學者卡本特認為:“有關耶穌處死的情形,福音書的記述大都是為了顯示其如何在細節上都實現了《引日約》的預言。美國《聖經》文學專家萊肯指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替人類贖罪的使命,是《新約》中福音故事的基礎,也是整部《新約》神學思想的基礎。”也有不少神學家和科學家用各種方法對意大利都靈大教堂的一塊墳布進行測試與檢驗考證(據說這塊墳布曾包過耶穌的屍體)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不過,在20世紀出版的兩本書卻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他們都另辟捷徑,對耶穌的身世作出了標新立異的解釋。1982年英國德拉科特出版社出版的《聖族與聖杯》一書,由英國人H·林肯、美國人R·利以及新西蘭人M·貝京三人合作撰寫。作者曆經數年的實地考察及查閱了大批文獻資料後認為:耶酥並不是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是一個覬覦以色列王位的猶太貴族,其娶了一個名叫瑪麗·瑪格達琳的女子為妻,並生有子女數人。因為參與貴族爭權鬥爭遭到失敗後,被迫流亡到高盧(法國古稱)。為了防備政敵的謀害,他將妻子兒女留在高盧,並捏造自己被判刑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自己隻身潛返祖國。他的後代在高盧生活繁衍,並在公元5世紀時成為法蘭克人墨洛溫王朝的統治者。至公元11世紀末,耶穌的後裔參加了十字軍東征,創建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的戈德費魯瓦·布隆即為耶穌後裔,關於耶穌家族的血統就被稱為聖杯——血統,它的秘密一直由秘密教會錫安山隱修會所保存。中世紀乃至近現代的一些文化界名人如達·芬奇、波義耳、牛頓、諾迪埃、雨果、德彪西、科克托等人都曾是該地首領,甚至戴高樂也是該會成員。錫安山隱修會禁止普通教徒了解耶穌家族的秘密。作者甚至聲稱懸掛於天主教堂的聖母像,並非耶穌母親之像,而是其妻瑪麗·瑪格達琳的畫像。此書所披露的耶穌身世轟動了歐美,被西方書評界稱之為“20世紀最有爭議的著作”。該書至1986年便已連續印行了6版,仍暢銷不衰。
與前書天方夜譚式的奇論不同的是,一位年輕的德國學者H·凱斯頓在1983年寫出了《耶穌印度》一書,提出了一種值得重視的說法。該書是作者自1973~1983年間數次在東方(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遊曆、考察和研究的結果。作者認為,耶穌在幼時為躲避羅馬行省希律王的迫害,逃到了埃及的亞曆山大城,並在那裏學習佛教教義,12歲以後又到印度繼續深造,10年以後(約公元6年)才重返故鄉以色列,自稱拿撒勒人耶穌,並從事創立基督教及傳教活動,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恐慌,後被總督彼拉多逮捕,判處受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罰。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後,受盡了折磨,為了營救他,有人暗中在送給他喝的酸酒中投放了麻醉藥物,造成了耶穌假死(如同莎翁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假死的情節一般。而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深諳此道)。後由富商約塞夫買通了當局和行刑者,得到了耶穌“屍體”,並用解毒藥拯救了他的生命,使其得以“複活”。耶穌治好傷病之後,曾多次在其門徒麵前“顯現”。此後便在敘利亞、波斯、土耳其一帶秘密傳教,直到16年之後,攜其母親一起到印度克什米爾定居,以“約茲·亞薩夫”之名著稱。據說曾到北印度、中國新疆等他講道授經。以年逾八旬的高齡在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善終。至今斯利那加舊城中央仍保存耶穌的陵墓,名為“先知約茲·亞薩夫之墓”。每年還迎來成百上千的香客朝聖。
爭論了2000年,仍是耶穌的同時代人所提出的一個問題:那穌是否真的死後又複活過來?
沙皇的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13位沙皇,後人稱他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他統治的時間盡管不長,卻給後世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的父親保羅是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與情夫薩爾蒂柯夫一夜風流後的產物。保羅出生後,女皇就對這個不該出生的兒子極其冷淡。保羅成人後,母子關係更加緊張,相互都避免在公開場合見麵。孫子出生後,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身上的母性突然複蘇,給了他連自己兒子保羅都沒有得到過的母愛,百忙之中還親自製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她認定這個新生兒將取代保羅成為真正的皇位繼承人,因此她親自為孫子取名為亞曆山大,希望他將來有俄國古代名君亞曆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業。
亞曆山大長大後,逐漸察覺到父親與祖母間的嚴重不和,從而被迫在兩人之間周旋。他很清楚,頭戴皇冠的祖母可以給他一切,所以他努力討取祖母的歡心,常常以自己的聰明和機智博得祖母的誇獎。
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到了垂暮之年,更將皇位繼承人的選擇看成大事。她在宮中曾公開表示:“隻有孫子亞曆山大繼位才能善掌朝綱。”亞曆山大知道此事後,立即給祖母寫信表示心領神會。同時他也給父親保羅寫信,在信中提前稱他為“皇帝陛下”,表示宮中所傳,實為謠言。
女皇私下秘密起草一份詔書,宣布廢除保羅的皇位繼承權,立亞曆山大為未來沙皇。她準備在1796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詔書,曉諭天下。然而突然的事變使亞曆山大的希望落空,荒淫無度的女皇突然於1796年11月4日中風,命在旦夕。保羅聞訊後立即趕到宮中,到處搜查傳聞已久的秘密詔書,最後在女皇梳妝台找到詔書,並付之一炬。11月6日,顯赫一時的葉卡特琳娜女皇去世,保羅在苦苦等待34年之後,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俄國在保羅的恐怖統治下,全國上下怨聲載道。
1801年3月11日晚11時,朱波夫、本尼格森帶領親信殺氣騰騰地衝進保羅臥室宣布:
“陛下無力掌管國家,請在退位書上簽字。”
保羅死命拒絕,燭光熄滅,黑暗中,有人將軍緩帶套在保羅脖子上,幾分鍾後,保羅就一命歸西。俄國開始了亞曆山大統治時期。
保羅一世死於非命已屬公認,但亞曆山大是否參與卻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說法:
其一,認為亞曆山大直接參與密謀策劃活動,甚至其弟君士坦丁還親自參加了3月11日晚的暗殺活動。這種說法屬傳統說法。
其二,亞曆山大事先了解謀殺活動,但未加製止,置身事外,靜觀其變。這種說法比較可信。
其三,認為無論出於人倫綱常,還是出於父子親情,亞曆山大都不可能參加密謀活動。理由是亞曆山大與保羅父子關係一直不錯,而且保羅即位初就頒布嫡長子皇位繼承法,並已在法律上確定一了亞曆山大的首席皇儲地位,因此亞曆山大沒有理由違反天條。
亞曆山大執政後,最大的功績莫過於擊敗拿破侖入侵,這使他聲名遠揚。可是,衛國戰爭勝利不久,他便走向反動。在國內,他任用奸臣阿拉克切也夫,日益推行極端專製主義的政策,以致國家動亂不已。在國外,他夥同奧、普組織所謂“神聖同盟”,充當鎮壓各國人民革命的劊子手。
在生活中,他逃避現實,篤信宗教。但痛苦似乎總是糾纏著他,使得他思想日益陰暗。這時,恰適莫斯科洪水泛濫,房屋嚴重損失,500多人因此斃命,與此相似的洪災,在亞曆山大出世那年也曾發生過。這種巧合,在他精神上受到嚴重打擊,視為“上帝對自己的懲罰”。因為,父親的死多年來就一直是纏繞在他心頭的心病。
精神瀕臨崩潰的亞曆山大,為了擺脫內心憂懼,於1825年9月同皇後伊麗莎白去亞速海海岸的一個叫塔岡羅格的小鎮去休養。不久,俄國皇室發出訃告:沙皇陛下在休養地因病駕崩,終年47歲。
他的死,引起了一連串的疑問。
第一,為什麼沙皇會選擇此處為休養地?這個塔岡羅格的小鎮一側與風沙不斷的大草原毗鄰,另一側緊挨著臭氣熏人的亞速海。
第二,在皇後到達前,亞曆山大什麼體力活都幹。他說:“要習慣於過另一種生活。”所謂“另一種生活”作何解釋。
第三,10月末,亞曆山大喝了杯滾燙的伏牛花果子露,從那以後,他便一直覺得身上有些發燒。11月初,病情略有好轉,但還有種說法是他的病清正日趨嚴重。19日,突然傳來了沙皇駕崩的噩耗,他是怎麼死的?
第四,被召去治病的10名醫生中,隻有兩名在證書上簽字。病情報告中所述亞曆山大病況,又多處與實際情況相悖,證明書中說他患的是間歇熱,因而肝脾腫大,但沙皇實無此病,兩天後即21日,人們參加了他屍體防腐典禮,然而,死者的麵目已經完全腐爛,人們已無法辨認出這位昔日沙皇的儀容了。次日,棺木便被禁止打開,而且靈樞遲遲不能運回首都。當沙皇家人向遺體最後告別時,普魯斯親王對死者的模樣大吃一驚……種種情形都不合情理,這是為什麼?
就在沙皇死後不久,傳說和猜測不脛而走:有人稱,沙皇已乘一艘英國船去聖地巴勒斯坦朝聖去了;也有人傳聞,沙皇被哥薩克人劫走藏匿起來了;還有人透露,沙皇已秘密前往美洲。盡管眾說紛紜,但都一致認為沙皇未死。1921年,蘇聯發掘亞曆山大的棺材,發現裏邊竟空無一物。曆史學家設想,這位“替身”的屍體已被悄悄搬走了。
沙皇死了10年以後的一天。在烏拉爾山區的一個村子裏突然出現了一個雍容高雅,儀表超俗,自稱費道爾·庫茲米奇的老人。他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和經曆,警察問他,他對自己一無所知。據說他的外貌極似亞曆山大。按法令,他被罰20大板,隨即流放西伯利亞。先是不斷遷居,最後由一位富商克羅莫夫的資助才有了自己的小屋。
這位庫茲米奇博古通今,對重大政事了如指掌,他常談論莫斯科大主教菲拉雷特,修道院長福狄斯,曆數庫圖佐夫元帥的赫赫戰功,描述俄軍開進巴黎的盛況,甚至還記得當時沙皇的左右人員。人們相信,這位名叫庫茲米奇的老人一定曾與政界要人有過密切的交往。有人說,他在某一段時間內常收到一個名叫瑪麗·菲歐多果夫娜(亞曆山大一世的母親)的女人寄來的錢和衣物。還有一位農民說,伊爾庫茨克的主教曾親自來看望他,並同他作了長時間的交談。
他的舉止也酷似沙皇,喜歡將拇指插入腰帶中間。亞曆山大一世的長子以及亞曆山大三世的幼弟,曾前來拜訪這位長者。一位隨行的老兵曾當著庫茲米奇的麵失聲喊出:
“這是我們的沙皇。”
還有一件事情,令人們百般迷惑。他收養了一個孤女,很像亞曆山大與其情婦的孩子。當村民為她說媒時,庫茲米奇總是拒絕。
他說:
“你的身份高貴,將來可以嫁一個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