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快樂,但生活中很多人由於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天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所以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平心靜氣地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藏著許多欲求而不可得的小秘密,是否常常被這些或名或利的欲望攪得心煩意亂。心中有點小秘密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總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欲求,隻不過有的人懂得如何正確地麵對這些或者正當或者不正當的欲求:正當的欲求,他會盡量去滿足,實在憑自己的能力滿足不了的,他也會平心靜氣地麵對這樣的事實;不正當的欲求,他會為此而感到內疚,感到慚愧,會在心底檢討自己,不會發展到為了這樣的欲求而不擇手段的地步。但也有人不會控製自己的名利之心,結果貽誤了自己,毀了自己的一生。
不要被金錢所累
以功利的眼光去看整個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珍貴的。
——歌德
很多人說:“隻有富有了,有錢了,才能買到很多東西,才會感到揚眉吐氣和真正的幸福!”這些人上學讀書,隻是為了畢業出來後找份高薪的工作,他們工作了,賺了錢,就可以支付用餐的昂貴費用、各種各樣的賬單,買更好的房子和足以炫耀的車子,娶到家境好一點的漂亮女人。在這些人的人生目標中,隻有有了錢才能算得上幸福的基本合格。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不夠幸福,並希望有朝一日能通過金錢讓自己幸福起來的話,那麼這種希望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早晚你會沉溺於對物欲的貪婪和追求並深陷其中而迷失自我。對待金錢,正確的觀念是:把幸福和財富的順序顛倒過來,告訴自己:“如果我是幸福的,我就能擁有獲得財富的機會!”要知道,金錢是永遠沒有資格和幸福畫等號的。
平心而論,金錢確實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一種強大的力量,但當我們不能正常對待它的時候,當我們對物欲追求永無止境時,它給予我們的隻能是煩惱。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看看作為現代人的你的精彩生活吧:為了體會富有的感覺,你花了許多錢去購買各種各樣的也許這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物品,並把它們保存起來。可是與此同時你也越來越害怕失去它們,不得不為它們看家護院。本來是讓物品來為你服務,可現在你卻成了保護它們的奴隸。看看,這豈不是很可笑嗎?也正是因為這種壓力,凶狠地奪走了你獲得更多快樂更多享受甚至是更多財富的機會。這就是得不償失的具體表現形式。消耗金錢的有效途徑就是購買大量的東西。人們往往不覺得損失了什麼還為自己能買得起這麼多東西而洋洋得意呢!殊不知,這些物品擺明了除了做負擔外沒有其他的用途。所謂的負擔有這樣一種特性:它不但自身會不斷繁殖壓力,同時還會帶來各種各樣變化了的新負擔。你買東西花掉的錢成了死錢,就再也無法創造新的財富了,為了再次讓自己積極地投入到賺錢的大軍當中並且希望別人再次看到和誇耀、羨慕你的富有,就必須再來一次艱苦的原始積累過程,重新下更大精力和氣力去賺錢,然後再次購買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的東西,由此而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態勢一旦形成,你會感到壓力似乎是“子子孫孫無窮匱”地鋪天蓋地般狂襲而來了。試問,在這樣的生活中你能夠感受到幸福快樂嗎?金錢為了物品而死去,再生的循環體係就此中斷了。你也就為金錢所累不得不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給它當長工,扛長活了。可見,從現在開始馬上著手清理你頭腦中的物質欲望對於改善你的經濟狀況,改善你的人生努力方向和對幸福一詞的理解都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的。
還有一個重要方麵,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它帶給你的也不過僅僅是種物質的滿足。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曾經見過有些享受得起世間號稱極品物質的快樂的人們卻患精神病而崩潰;也曾看見有些富得能買一個小國的富翁感歎道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片刻的心情安定。這些人也許永遠也無法想通錢不是萬能的,也永遠相信沒有錢的那天一定是上天帶來的世界末日,所以老老實實地恪守自己守財奴的本分,所以當窮苦人來向他們祈求布施的時候,不同性別的葛朗台們該是多麼的憤怒啊!
然而金錢果然不是萬能的,它有時會要了你的命,因為人們心中都有一本“貪”字經。有個富翁在激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間的石頭上大喊救命。
一個年輕人奮不顧身地蕩舟去救他,但是山洪下瀉而漸漲的湍流,使他的船行進得非常緩慢。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塊!”
船仍然移動緩慢。
“用力劃啊!如果你劃到,我給你兩千塊!”
青年奮力地劃著,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難以加快!
“水在漲,你用力呀!”富翁嘶聲喊著,“我給你五千塊!”說時洪流已經快淹沒他站立的地方。
青年的船緩緩靠近,但仍然嫌慢。
“我給你一萬塊,拚命用力呀!”富翁的腳已經淹在水中了。
但是船速反倒變慢了。
“我給你五萬……”富翁的話還沒說完,已經被一個大浪打下岩石,轉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蹤影。
青年頹喪地回到岸上,蒙頭痛哭:
“我當初隻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卻說要送我錢,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隻要劃慢一點點,就可能多幾萬塊的收入,哪裏知道,就因為慢了這麼一下,使他被水衝走,是我害死了他啊!”青年捶著頭,“但是當我心裏隻有義,而沒有想到利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說給我錢呢?”迷戀金錢的人隻要想到錢,似乎就會失去平常的理智。錢關難過。千百年來的曆史證明,誰不做金錢的主人,誰就會變成金錢的奴隸。
誰不能成功地控製金錢,誰就會被金錢所控製,喪失自己。
那麼,在這個充滿壓力與競爭的時代,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境去對待讓我們又愛又恨的金錢呢?
這個故事並不是要人們去學習老人那種看起來似乎是“有福不享”的守財奴行徑,也不是讓你幹什麼都不能沾上銅臭味,畢竟還是要生存的對吧。而是說,對待金錢,要泰然處之,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不要把金錢的缺乏當作巨大的壓力。如果金錢被囤積起來,無疑就是一堆廢銅爛鐵,而你每天也隻能吃得下胃口能裝得下的東西,睡一張床。但是,在這個畢竟以金錢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時代,你要學會努力賺錢,並且體味成功。不過要注意的是,讓金錢發揮它的作用,讓它幫助你得到幸福生活的條件,而不是成為生活上的負擔!
以下是對待金錢的有效方法,學會運用它,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起來。
①不要預支未來錢
不要貸款搞昂貴的投資,一旦你運氣不好很容易負債累累,從而變成金錢和銀行的打工仔。
②用現金支付
如果客人都用信用卡結賬的話,連鎖店簡直要樂瘋了,因為顧客不用現金結賬時,他們平均要花掉雙倍的錢。錢包其實是觀察個人經濟狀況最簡單的方式。許多富人(甚至是一些銀行家)都是堅定的現金支付者,盡管他們不斷地在為信用卡做廣告。鼓鼓的錢包能帶給你富有的美妙感覺,而且它永遠不會透支。
③簡化你的生活方式
你時刻要注意節儉。將大宗的采購計劃先擱置在一邊、購買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不再去餐館吃飯、不再乘出租車、換一輛小點兒的汽車。總之,放棄所有奢侈的習慣,讓自己進入過於平常的日子,這樣會給你省下很大一筆財富。
④不要習慣於“赤字”的出現
你現在就要讓自己擺脫債務的漩渦。誰一開始就對貸款司空見慣的話,誰就會對收支管理越來越不關心,直至被卷入債務漩渦不能自拔。記住:越早脫身越好!
⑤不要把銀行視為敵人
不願正視所麵臨的問題,不打開裝有賬單和銀行結賬單的信封,這些都於事無補。你應當同你的銀行顧問一同製訂一個切合實際的計劃來償還債務,沒有人會像銀行一樣對類似的計劃感興趣。你不應該每月到銀行一點點地去支付,而應盡可能多地償還你的債務。
如果你對谘詢過程中提到的某些事情沒有完全理解,一定要反複詢問及對付狡猾的銀行顧問的基本原則就是:提問,提問,再提問!你必須對你貸款和賬戶方麵的一切都了解透徹,直至每一個細節。如果有什麼疑問,不妨請一位懂行的朋友或是你的稅務顧問同你一道去谘詢。
⑥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大多數辛苦的上班族會認為,增加收入要比減少開支更重要。其實不然,那些管理金錢的能手都是兩者兼顧的。就算你有不錯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也不要以過度的花銷作為對自己的獎賞。在購物方麵你還是應該和以往並不富裕的時候一樣,盡量通過節儉為自己積累財富。否則你就會陷入可怕的泥坑。
⑦捐一些錢
你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在你捐錢給需要它的人時,你會覺得自己富有。你在捐贈之後會提醒自己,在經濟方麵保持克製。
如果你吝嗇的像個守財奴,你的過度的利己主義會讓你受到自身道德意識的懲罰,而當你捐錢給別人時,你會感到自己是一個真正富有的人——這種感覺是無價的。
⑧正確看待你的經濟現狀
你會覺得生活在和你作對、金錢在和你做對。有時你會這樣看問題:金錢到處流,就是流不到你身邊。
把自己視為生活的導演,而不是生活的犧牲品。任何時候都保持一種淡然的態度來對待金錢,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輕鬆,你終於有時間去享受美好的生活了。
總而言之,你如果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一定要記住:金錢不是萬能的,不是權力甚至不是任何東西,隻是用來達到目的一種工具罷了。若你不注意發展你的人格而隻注意賺錢,那麼,即使擁有全世界銀行金庫裏的錢也不能買到你的快樂!金錢變為你的生活目的時,怕連你的生活也要保不住了。這個時候,你不放棄生活,生活也會放棄你!所以,不要讓金錢帶來的壓力“連累”你吧!
寧做讓利的君子,不做得利的小人
一個偉人享有多高的榮譽,完全取決於他爭取榮譽時所采用的方式。
——拉羅什富科
不少人對名利太過熱衷,他們甚至不分是非、不計尊嚴地去奪取,置社會公德於不顧地去踐踏別人的利益,不惜讓人唾棄。這種人是可悲的。隻有見利讓利,處名讓名,以一副淡雅、低調的心態麵對名利的紛擾,才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麵對名利,就要做讓利的君子,而不是得利的小人。名譽對於每個人的誘惑都是很強烈的,這就要看一個人的定力和修養如何了。曆史上真正對名利拿得起放得下、知道急流勇退保命安生的,要數範蠡了。他在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後,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以共患難,難以同富貴”,就放棄了上將軍的大名和“分國而有之”的大利,隱退於齊,改名換姓,耕於海畔,父子共力,後居然“致產十萬”,受齊人之尊,拜為卿相後以為“久受尊名,不祥”,就呈繳相印,盡歸其財,隱居而從事耕畜,經營商貿,積資數萬,安享天年。
另一個共扶勾踐成就大業的文種,因為貪戀富貴功名而不聽範蠡的勸告,結果果然死在勾踐的手裏。所以,爭名奪利實際上吃虧受害的還是自己,而淡泊名利的卻福利雙全,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三國時期的大梟雄曹操很注意接班人的選擇。長子曹丕雖為太子,但幼子曹植更有才華,文采更是名滿天下,曹操有易儲的念頭。曹丕得知消息,問他的貼身官員該怎麼辦。對方回答說:“願你有德性和度量,像個寒士一樣做事,兢兢業業不要違背做兒子的禮教,也就這樣了。”
有一次曹操率軍出門征戰,曹植朗誦自己的歌功頌德的文章討父親歡心,從而顯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隻伏地而泣,跪地不起,一句話也說不出。問他為何,他便哽咽說:“父親年事已高,還要掛帥親征,作為兒子心裏又擔憂又難過。所以說不出話來。”一言既出,滿朝默然,都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動。反過來大家倒覺得曹植隻知為己揚名,未免華而不實,有悖人子之孝道,作為一國之君,恐怕難以勝任。畢竟寫文章不能代替道德和治國才能,結果曹丕還是被定為太子。可是曹植不吸取教訓,不收斂鋒芒,不放低自己的姿態,仍然高調地結交名士,以名炫世,最終被曹丕置於死地。因此,處世低調的人知道在“名利”二字麵前揣摩思量,適可而止,有所節製,懂得適度的可貴。“過猶不及”在此仍然適用。太熱衷於追名逐利,不僅得不到任何的好處,最終難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今有不少的機關單位作風懶散不思進取,一杯茶,一張報紙,一根香煙,伴以閑聊胡侃,常常生出種種是非。某單位晉級評職稱,中級職稱的指標讓科長占去了5個,隻留了一個給工作業績最好的職工。而有6個職工符合要求,其中有3人是同一年份正式入編的,餘下的3人則是晚一屆。如果按照論資排輩的鐵律,這一個指標要在前三位中選一個。這3人之中有一個碩士畢業;有一個學術論文比較多,發表的期刊級別較高;第三個人則一切平平,除了年限到了之外,再無任何優勢可言。
第三個人當然也想得到,爭了一段時間,眼看毫無指望,便偃旗息鼓,不再爭了。第一、第二個人相執不下,但第一位不僅學曆較高,且與一位局長私交甚深,還人前人後拚命活動,最後當然得到了指標。消息剛傳出來,評上中級職稱的員工竟然當著眾人麵大罵那個與她爭評職稱的同事。對此,大家自然議論紛紛,除了說她缺乏教養外,更看不起她那種得便宜又耍無賴的麵孔。結果,此人的口碑陡然變得很壞。而其他四位,第二年都順順當當評上了。那位前一年沒評上並獲得廣泛同情的員工吃了多少虧呢?一年的工資差,不過是幾百元左右。倒是那位最先評上職稱的員工卻因爭名奪利對同事惡語相加,喪失了人格和名譽,這損失豈是區區幾百元錢所能贖回來的呢?凡是磨煉心性、提高道德修養、行事低調的人,必須有木石一樣堅韌的意誌。低調做人必須要擁有有一種宛如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懷,假如有貪戀功名利祿的念頭,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地,終將導致身敗名裂的悲慘下場。
利用自己的特點賺錢
何以稱英雄?識以領其先。
——袁枚
一些有聲譽的老店和一些名牌商店,消費者對它產生了信任感,店裏的商品價格可以定高一些。這樣既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也提高了商品的聲望。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穀沙漠中有一家麥當勞的分店,遊人都喜歡在這裏解決肚子問題,其實這兒的價格比其他地方的麥當勞連鎖店高出一大截,正如店家標榜的“本店價格最貴”,但人們並不在乎,因為此“貴”非彼“貴”,其貴在有理,且看店堂裏醒目的“誠告顧客”:
由於本地常常缺水,所需用水需從60英裏以外運來,其費用是常規的25倍,為吸引顧客,我們需支付較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工資,為了在旅遊淡季亦能正常營業,本店還得隨季節虧損,又由於遠離城市,地處偏僻,本店的原料運輸昂貴,所有這些因素使本店的價格昂貴,但我們為的是向您提供服務,相信會理解這一點。
話說到這個份上,理由再明白不過了。遊人盡管吃著“最貴”的漢堡包、熱咖啡、土豆條,但沒人有被“宰”的感覺,反之覺得錢花得“值”,其實,這裏定價貴的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麥當勞本身的魅力。1996年美國十大商標中麥當勞超過了可口可樂得第一位。本來以麥當勞“世界各地一模一樣”的宗旨,它不應該在地理位置較差的地方提供同樣服務而收取更高的價格,這個例外最根本之處是它本身的聲譽,這也體現了美國人的精明之處,也是麥當勞之所以敢於宣稱“有教堂的地方就有麥當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