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想象不是依據現成的描述,而是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形象之前,在創造者的頭腦中已經構成這種新事物的形象。這種創造性想象的基本特征是新穎、獨創。例如:機械師雖然根據許多同類機器的構造特點才能設計出新機器的圖樣,但是他的設計必須是前人沒有創製出來的首創。創造想象與創造性活動密切相聯,創造想象是創造性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條件有:一社會實踐的要求和人的創造需要。二豐富的知識和表象。
創造性活動可以從兩方麵理解:首先,從客觀的角度看,它是首創的新事物,不斷開辟新途徑,推陳出新的活動。創造力即指創造性活動的主觀心理方麵的能力,包括:①探索問題的能力。②預見的能力。③產生新思想的能力。④聯想能力。⑤轉移經驗的能力。⑥靈活思考與統攝思維活動的能力等等。頑強的意誌在創造性活動中有時比智力還重要。在創造性活動的天地裏,隻要有知識、有技能、有毅力,創造的機會總是有的。
你全然不必哀歎想象力的貧乏和早逝。“無論怎樣,人類的特征便是懷著一種追求理想的期望,一種憂鬱的、模糊的、沉思的期望。”(林語堂語)大膽地展露這種期望,則你的想象力便不會貧乏,創造力也會招之即來。
試試開發創造力的方法,說不定你的想象力在短期內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2多種思考法
1.輻集思考。以某個思考對象為中心,從不同方向將思維指向這個中心,使思路逐步清晰,範圍慢慢縮小,本質漸漸顯露,在眾多信息中引出一個正確答案或引出一種大家認為最好的或常規的答案。個體與群體的思維輻集密度越大,解決問題的辦法越多,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2.輻射思考。從給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重點是在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式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移作用。例如:把一個美麗的風箏拿到學生們中間,他們會輻射出各種各樣的想法,①可以放到空中玩。②可以測試風力、風向。③可以隔海傳遞信件。④可以傳遞軍事信號。⑤可以在空中作靶子等等。由於這種思維上是朝著不同方向進行的,所以有時能夠給思考對象加上新的意義,促成新的思維方向的轉換,從而探索未知的東西。
3組合思考。思維把兩種思考對象結合起來,試圖形成一個有價值的新產物的思考。如將鉛筆與橡皮的合並成為學生們喜愛的橡皮頭鉛筆,收音機與錄音機的合並滿足了人們邊聽邊錄的需要等等,以上各種事物的的組合,是發明者經過多種假設構思、組合思考以後產生出各種有價值的產物。為了促進組合思考,常用的方法有“一對關聯法”,就是從思維上把似乎不相幹的兩種物品強製性地關聯起來。組合思考的原則是合並後比單一狀態具有更大的價值。
4.相似思考。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係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係中,發現某個啟發點,從而解決問題的思考。相似思考的內在機製是意象相通,即原型啟發的形成一部分進入思考者的腦海,它與思考對象的相似之點,一瞬間接通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路,使思考者驀然進入了開朗的境地。
5.反向思考。將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用對立的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往往由於受習慣思維方式的束縛,思想上受到局限,對於解決的問題百思不解。如果把思維方式、角度變換一下,從問題的反麵進行思考,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這是因為自然界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條件和可變動的,沒有任何一種現象不能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麵。但是,進行反向思考要注意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法國哲學家埃米爾-查特依爾說:“僅有一種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找一個常見的字,努力回想它在不同位置上所能組成的成語,然後盡可能多地將它列出來,為你的一個決定至少設想出五種以上可能的結果。
不怕失敗法。通用電器在商業公司的創始人湯姆斯-丁-沃特裏生說過:“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抱定勇往直前的念頭從事各種各樣的實驗,即使失敗亦絕不停止。在這方麵,愛迪生的發明故事早已盡人皆知。
盡情假設法。舉世聞名的“科學幻想之父”儒勒-凡爾納在他的作品中為未來作了種種幻想:電視、直升飛機、潛艇、導彈……幾乎沒有一樣20世紀的奇跡沒被這位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人物預見到。這便是盡情假設的力量。
敢反邏輯法。曆史的方法是通過考察對象的自然進程來揭示出對象規律的方法。它要求按時間順序的先後展開,盡可能收集有關的資料對事物進行研究,不僅考察大事件,也要考察小事件和偶然事件,反映出對象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邏輯的方法隻有在運用曆史的方法,收集大量資料,分析了它的各種曆史形態之後,才能起到它的作用,所以在思維過程中,必須把邏輯的方法和曆史的方法結合起來。曆史的和邏輯的方法在更廣闊的領域展開思維的概念、範疇與真實曆史進程的關係,它是構建嚴密的科學知識體係的實在依據。
邏輯思維方法無疑對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但它同時又極可能成為置新思想於死地的殺手。想象力的小鳥一進入邏輯思維的嚴格空間,翅膀就變得格外沉重起來。當然,反邏輯不要和瞎胡鬧並論。
逆向思維法是從思維方向的角度來談的,其方法是從正方向思考之後,再逆方向思考一番。逆向思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反映事物矛盾變化發展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達到對立的統一。因此,對於一個問題,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會使思路開闊,往往另有所得。
躺著思考法。長島大學的貝格爾博士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舒舒服服地躺著時,心境較平和與滿足,聯想力豐富、縝密,思考的範圍更加廣闊。故他建議聯合國開會時,各國代表都躺著開會,看似荒唐滑稽,卻深含科學道理。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高爾基也曾說:“請允許我沉溺於幻想——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深信,沒有什麼幻想是人類的意誌和才智不能改造為現實的”。
張開想象的翅膀吧!想象可以把舊的想法和已知的事實重新組合,以發揮創造性才能。一切成就都是在想象中獲得的,我們把計劃變成事實,也是從想象開始的。
想象力通常被稱為靈魂的創造力,它是每個人自己的財富,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絕對控製的東西。
優化思維法。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最複雜的莫過於思維。思維活動能使人發現各種現象之間的聯係和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使人們不必重複地進行錯的嚐試。我們常說:天才和愚笨僅一步之差。這一步之差的原因有時並非智商的差別,而隻是人們所采取的思維方式的不同。
3現代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這三個麵向是思維方式變革的總體特征,是對現代思維方式發展的根本要求。具體講,第一,現代思維方式的開放性。各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走向更大規模的社會化,各國之間的科學技術上的互相交流、互相製約的世界性聯係在擴大。因此,我們的思維方式也要適應這種情況。第二,思維方式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改革的實踐要求我們要善於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和多變量的思考,建立起對立統一和多樣性統一的思維方式。第三,思維的靜態性轉向思維的動態性。時代的變動性加劇了,實踐的步伐加快了,思維方式要跟上變化的形勢。第四,正確運用思維的經驗,激發思維的創造性。
動態的思維方式
動態的思維方式要求人們在頭腦中建立起科學的時間和空間的座標係統,提高在動態中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善於對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進行綜合的分析,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差異和趨勢。同時要善於對事物的左鄰右舍進行比較,在對比中找出自身的長短和優劣,揚長避短,明確發展方向。也就是說,在縱橫兩方麵的考察中,不斷對自己進行調整,尋求發展的最優方案。要保證動態思維的正確性,必須及時、準確掌握信息,重視信息的交換作用,提高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思維形式
思維形式是相對思維內容而言的。一切思維形式都是表達思維內容的,是思維內容的手段和工具。從可感性和不可感性看,思維形式可分為思維的外在形式和內在形式。例如:語言、文字和各種表達符號都屬於思維的外在形式,是人們進行思維活動的記號和相互交換信息的載體。同思維的內容、意義更為密切的是思維的內在形式,如概念、判斷、推理等,以及思維內容的內在聯係,思維活動借以進行和展開的邏輯規則。
4人類十六種思維活動
1.經驗思維就是運用經驗而進行的思維活動,具體說它是人們運用生活的親身感受,實踐的直接知識,乃至傳統的習慣觀念等等而進行的思維活動,其功能主要在於認識和把握具體的事物及其外部聯係和現象。經驗思維是一種較理論思維更為初級的、非規範化和非模式化的思維活動,它同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的聯係,對客觀現象隻進行直接的和表麵的把握,並且能夠在一定的條件下成為人們自發的思維習慣。在經驗思維的支配下,人們可以迅速而敏捷地進行特定的實踐活動,對某一熟悉的刺激信息做出極為迅速的習慣性反映,並調動起相應的動作構成相應的實踐活動,以極高的效率去處理實踐活動中的習常性問題。
2.理論思維是建立在經驗思維基礎之上的一種較為高級的思維類型,它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和一般規律為根本任務。它是依據一定的係統知識,遵循特有的邏輯程序而進行的思維活動,因而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又稱之為邏輯思維。理論思維的內容與工具是一係列的概念、判斷、推理等,它舍去了事物的細枝末節而抽象出其中的共同特征、本質、規律,它還稱之為抽象思維。理論思維的特征有抽象性、自覺性和係統性。理論思維本身存在著兩種基本形態,一種叫做“公理思維”,一種叫做“辨證思維”。
公理思維是運用形式邏輯的思維,它把一些為人們所公認的、不證自明的道理作為推理的依據,然後遵循一定的規則從某種前提推論出某種結論。這些公理是經過人們在一定範圍的實踐所積累的經驗的概括的抽象,而決不是純粹的主觀構思。公理思維所遵循的是形式邏輯的法則,主要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的概念、判斷必須保持同一,其公式為“A是A”。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想不能互為衝突,不能前麵肯定了一個判斷,後麵又肯定另一個相反的判斷,其公式為“A不是非A”。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想必須明確,不能含糊不清,在兩個矛盾判斷之間必須做出明確的判斷,其公式是“或是A,或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
辨證思維就是從運動發展中,從矛盾轉化中去把握和研究事物,去使用概念和判斷等思維形式,它不僅看到一定條件下A是A,而且還看到在另一條件下A不是A,也就是在運動中把握住A既是A,又不是A,看到每一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麵及其相互之間的轉化,在同一中找到差異,在確定中把握不確定,從而更深刻地反映對象的內在矛盾性和統一性。
3.形象思維是通過感性形象來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維活動。在這種思維活動中,主體把外界的色彩、線條、形狀等形象信息攝入大腦,通過聯想、想象、象征和典型化等手法,創造出某一獨特而完整的形象,並用它去揭示生活及周圍事物的本質和存在形態。形象思維根據有無創造性,可分為“再造性形象思維”和“創造性形象思維”。再造性形象思維就是再造出被描繪事物的形象的思維過程,如由房屋設計圖再造出房子形象,由小說再造出人物形象等等,就屬於再造性形象思維。創造性形象思維則要經過主體自身的分析、綜合、構思和塑造的過程,創造出典型化了的形象,以及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直接存在的想象物。
4.直接思維是一種未經有意識的邏輯思維而直接獲得某種知識的能力,或者是一種通過某種下意識(或潛意識)直接把握對象的思維活動。直接思維的特征如下:①下意識行動。直接思維是在下意識的層次中進行的,而不是人們意識到的自覺進行的思維活動。②非邏輯性。直接思維不是自覺地按照嚴格的邏輯規則進行的,而往往是躍過邏輯程序的飛躍。③突發性。直接思維所帶來的靈感,往往是突然爆發的,即突然有某一新奇的念頭和想法躍入了腦際,一下子便把握了事物的實質或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與方向。
5.發散性思維是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麵尋找解決問題答案的思維方式。多思路、多方麵地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條路走到黑,這是發散性思維的最根本的特征。當一種方法從一個方麵不能解決問題時,發散性思維會主動地否定這一方法及這一方麵,而向另一方法、另一方麵跨越。它不滿足已有的思維成果,力圖向新的方麵領域探索。發散性思維總是向自己提出:還有什麼新的方法,還有什麼方麵沒有考慮到,總是想方設法尋找更好一點的方案。發散性思維體現了思維的開放性、創造性,是事物普遍聯係在頭腦中的反映。表現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維、側向思維和反向思維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