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3 / 3)

陳毅:“齊仰之先生雖是海內聞名的化學專家,可是對有一門化學,齊仰之先生也許一竅不通。”

齊仰之為這番話所激,定要弄個明白。於是,陳毅同齊仰之談起了“共產黨的化學”。

齊仰之:“這種化學與我何幹,不知亦不為恥。”

陳毅:“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說‘大而化謂之聖。’社會若不起革命變化,實驗室裏也無法進行化學變化。齊先生自己也說嘛,致力於化學四十年,而建樹不多,啥子道理喲?想當初……”

這番話觸動了齊仰之,使他想起了自己的經曆,對陳毅市長的話產生了共鳴,一顆冷卻多年的心又重熾熱起來。他與陳毅進行徹夜長談,終於同意幫助陳毅籌建藥廠。

上麵兩個例子雖並不涉及恢複關係問題,但卻是一種有利於關係恢複的妙法。當對方聽不進勸告,不打算接受某些建議,不願意恢複關係時,試著用製造懸念的方法去提高對方對自己所談事情的興趣。當對方對事物產生興趣之後,被吊起的胃口自然而然便會去嚐別人送過來的食物。此時,事情亦成功了一半,還怕最終勝利不是您的?

49層層遞進法

人的思想是複雜的,對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時,往往是疑慮重重,並非一點即通,而需像剝筍一樣,把握脈絡層層遞進,恢複關係,也不可急於求成,如果對方暫且不能原諒另一方,另一方若一定要與對方和好如初,就要想辦法利用口才去將對方說服。

說服的方法主要是在說服中層層遞進,以使對方相信您的承諾並不是簡單的形式,而是真心實意地要與他和解。1921年,列寧為了說服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哈默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列寧對哈默的一連串不解、疑慮,像剝竹筍一樣逐個加以分析、澄清,斬釘截鐵、幹脆利索、毫不含糊地把政策明明白白交待給哈默,使哈默的心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踏實了。最終成為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

下麵是列寧說服哈默的事,雖然並不與這裏所講的恢複關係相聯係,但卻可以通過列寧的做法,對關係恢複中的具體措施有所啟發。

哈默於1898年生於美國紐約市。18歲那年接管了父親的製藥廠,當上了老板。由於管理有方,製藥廠買賣興隆,收入大增,幾年之後,22歲的哈默就成了百萬富翁。

1921年,當他聽說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鼓勵吸收外資,就打算去蘇聯做買賣。他想,在蘇聯當時最需要的是消減饑荒得到糧食。而此時美國糧食恰巧又是大豐收,一美元可以買到3524升大米,農民寧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低的價格送往市場銷售。而蘇聯有的是美國需要的毛皮、白金、寶石,如果讓雙方交換,豈不是很好嗎?哈默打定了主意,來到蘇聯。

哈默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列寧和他進行了親切的交談。糧食問題談定以後,列寧同哈默說,希望他在蘇聯投資,經營企業。哈默聽了以後,默默不語。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對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見,並為此搞了許多懷有惡意的宣傳,使許多人把蘇維埃政權看成可怕的怪物,把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稱作是“到月球去探險”。俗話說,謊言可以鑠金。哈默雖然做了勇敢的“探險者”,同蘇聯做了一筆糧食交易,但對在蘇聯投資辦企業一事,不能不心存疑慮,不打算冒那個險。

明察秋毫的列寧看透了哈默的心事。他講述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目的,告訴哈默:“新經濟政策要求重新發展我們的經濟潛能。我們希望建立一種給外國人以工商業承租權的製度來加速我們經濟發展。”

經過一番交談,哈默弄清了蘇維埃政權的性質和蘇聯吸引外資辦企業的平等互利原則,於是很想幹一番。但說著說著,又動搖起來,想打退堂鼓。當列寧聽出哈默擔心的是蘇聯政府機關人員辦事拖拉時,立即安慰說:“官僚主義,這是我們最大的禍害之一。我打算指定兩個人組成特別委員會,全權處理這一事物,他們會向您提供您所需的幫助。”

列寧看到哈默的眼神裏還流露著不放心的意思,就索性把話說得一清二楚:“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確定一些條件,保證承租人有利可圖。商人不都是慈善家,除非覺得可以賺錢,不然隻有傻瓜才會在蘇聯投資。”

列寧的層層遞進的講話,像是給哈默服了定心丸,最終使哈默下了決心。

50同類相比法

同類相比,是把較為簡單的事理,與相對複雜的事理相比較,從較為簡單的事理證明或推論出與之有某些相似之處的複雜事理。這種同類相比法,因其簡明直觀,往往一下子就能打動人心,使其信服。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靈公,奢侈腐化,不惜民力,有一年下令建造一個九層的高台,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無疑會給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負擔,使國力衰竭。因此,大臣和百姓都反對建造九層高台。但晉靈公堅持己見,並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造高台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被嚇得噤若寒蟬,誰還敢說反對的話!

這時,有個叫孫息的大臣求見晉靈公。君臣見麵後,孫息對靈公說:“我能把九個棋子堆在一起,上麵還能放上九個雞蛋。”晉靈公聽後頗感新鮮,不相信孫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又急於一飽眼福。他說:“我還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我請你給我擺擺看。”孫息當然清楚,如果擺不好,便是欺君之罪,就會有被殺頭的危險。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以後,孫息便小心翼翼地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把九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輕輕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一個、兩個、三個,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此時屋內的氣氛緊張已極,大家屏住呼吸,隻能聽到雞蛋碰棋子的聲音,隨時擔心著雞蛋會落下來。孫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看到這情景,實在耐不住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危險,危險!”晉靈公剛說完“危險”,孫息從容不迫地說:“我倒感到這算不了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啊!”晉靈公驚詫了一聲:“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危險呢?”孫息手裏握著正要置放的雞蛋,慢條斯理地說:“建九層高台就比這更危險,三年都不一定建得成,這三年之中,要征用全國的壯丁服勞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織,國庫空虛,戶口減少,逼得人民活不去,人民就會逃亡、謀叛。鄰國見我國弱民窮,就會興兵犯境;如果國家滅亡了。國王您自己也就完了。這能說不比擺棋子、雞蛋更危險嗎?”靈公聽了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後,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對孫息說:“搞九層高台,是我的過錯。”立即下令平毀正在施工之中的九層高台。

同類相比法用與於恢複關係中,往往也同樣能夠推動關係恢複向前發展。

張、王、李曾經很要好,張與王卻因後來發生的一點小事而鬧崩了。李看不下去,常在張與王之間進行調解,希望大家還做朋友。然而張和王誰也不願破鏡重圓,說是覆水難收,掰了就掰了。李為此常常心懷焦慮。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去找王說:“我妹妹因為與她的男友為一件小事而爭吵,便提出中止交往,你能不能幫我去勸勸他?”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可以,誰讓我也算是她的一個大哥呢?”李馬上麵帶難色地說:“不可以。”“怎麼?看不起我?”王顯得很不高興。“不是啊。”李有意拖長了腔說:“你同張為了一點小事鬧崩還解決不了呢,怎麼能做別人的工作?”王一聽立即紅了臉。他伸著脖子說:“得,哥們兒,你去對張說,過去的事就叫它過去吧,咱重新開始!隻是張若不肯讓步,可別說咱不夠意思。”李的臉上立即大放光彩:“王,剩下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去找張。”

李去找張也采用了同樣的辦法,張的回答與王如出一轍,三位好朋友很快又結為一體了,事後當張與王都爭著要為李的妹妹做工作的時候,李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妹妹才不像你們那麼小心眼呢!她愛自己的男朋友,別說是為一點小事決裂,就是人命關天,也得在是非曲直搞清楚之後再決定是否分手。你們呀,上當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