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變異

病毒容易發生變異。除類病毒外,病毒可以說是生命體中最簡單的成員。它的遺傳密碼或基因組主要集中在核酸鏈上,隻要這種核酸鏈發生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它們後代的特性表現。實際上,病毒的基因組在其增殖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時時刻刻都在自動地發生突變。其中大多數突變是致死性的,隻有少數能生存下來。由於病毒在一次感染中,一個病毒粒子要增殖幾百萬次,存在產生突變的機會。因此一種病毒從群體水平看,在遺傳學上不是同源的,故病毒的“種”在嚴格意義上,不是分類學上的種,而應稱之為準種。病毒的自然變異是非常緩慢的,但這種變異過程可通過外界強烈因素的刺激而加快變異。許多化學和物理因素均可以用來誘發突變,諸如亞硝酸、羥胺、高溫等。

巴克羅夫特氏壓差計

巴克羅夫特氏壓差計亦稱巴克羅夫特氏並立換壓計、示差測壓計、呼吸計,是測定細胞懸液等的氧氣、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氣體的吸收和釋放的一種裝置。將10毫升左右幾乎是同容積的玻璃容器,嚴密地連接在內徑數分之一毫米的毛細U形管(壓力計)兩端的分支上,兩容器和U形管的密閉係統中,在溫度和擴散達平衡狀態的基礎上,將一方容器中氣體的消長用另一方進行補償,同時以放入U形管U部一半的充盈液(通常為燈油)液柱的高度之差來測定。J.Barcroft氏(1908)曾用於血液和血紅蛋白的氣體結合解離的研究。用於同樣的目的要求,也可使用Warburg氏換壓計。

巴爾比尼氏環

巴爾比尼氏環是E.G.Balbiani(1881)在搖蚊唾腺染色體上發現的一種構造,整個蛹期都可看到,是多線染色體上的巨大結節狀的RNA疏鬆。了解得比較清楚的,是第四染色體上的這種構造。這種巴爾比尼氏環與在雙翅目以外的其他多數物種中所看到的RNA疏鬆同樣含有大量RNA,是活躍地合成RNA和釋放RNA的地方,當出現巨大的巴爾比尼氏環時,在染色體的特定部位厚厚地折疊在一起的許多染色單體纖維各自鬆開而成為環狀,一般認為這是由於旺盛地進行轉錄而出現的結構。

巴塞杜氏病

巴塞杜氏病伴有眼球突出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肥大,全身體謝異常。最初由巴塞杜氏(1840)所記述。也有用對本病作詳細記述的格雷夫斯的名字來命名的,稱為格雷夫斯氏病。

巴特利腺

巴特利腺指的是沫蟬幼蟲背麵皮下不規則存在的單細胞腺體,可分泌黏液。沫蟬將腹部劇烈地活動,使空氣混入黏液中,製作沫蟬所特有的泡狀塊。

巴斯德菌屬

巴斯德菌屬包括鼠疫杆菌的一屬細菌,可寄生在所有的溫血動物體內而引起出血性敗血症。該菌屬通常體積在1微米左右,多為卵狀小杆菌。菌體兩端可被堿性染料染色。不運動,不形成孢子,革蘭氏染色陰性,為好氧或兼性厭氧菌,對糖的發酵力一般不強,並且不產生氣體。代表性菌種曾是巴斯德研究過的禽敗血巴斯德氏菌和鼠疫巴斯德氏菌。此菌具有易侵染中胚層性細胞的趨向,通常多是淋巴腺型鼠疫,但也有肺型鼠疫。鼠疫原是鼠類中的流行病,多數通過跳蚤傳染於人。使細菌破裂後抽提出的內毒素,用硫酸銨鹽析法提純,可得到對鼷鼠半致死量0.6微克的純品。它是一種蛋白質,具有很高的抗原性。同時,它還有一種在低溫培養時可消失的莢膜,莢膜物質的抗原性很高。此外,還有其他多糖蛋白質成分的菌體抗原。該屬病菌,對寄主具有明顯的特異性,但其抗原組成卻極為相似。又,該屬病菌對細菌噬菌體具有很強的敏感性,會被噬菌體解體。

白明膠

白明膠又稱明膠、動物膠、凝膠[體],是將構成動物的皮、腱、骨等的膠原用熱水處理所得到的一種衍生蛋白質。有人認為這是膠原中連接肽鏈間的鹽鍵和氫鍵斷開造成的,是一種不可逆的水溶性蛋白質。分子量約為23000。將1%濃度的溶液,冷卻到40℃以下,就會變成具有彈性的凝膠,再加熱時複可熔化,溶膠凝膠是一種可逆的變化。凝膠化的溫度,可根據濃度、共存的鹽的種類和濃度以及pH等的不同而異,但經過長時間煮沸的白明膠溶液則不能凝膠化。凝膠的形成可認為是由於分子間產生鬆鍵而出現三維網狀結構的結果。不過明膠分子本身的結構也發生變化,它和膠原不同,除能被胰蛋白酶水解外,還可受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的作用而發生變化。無抗原性,可用作培養基、食用和黏結(膠結)劑。

白色素胞

白色素胞在虹色素胞中,反射小板微細,體色變化時在細胞內出現凝集、擴散等運動,有時也包括虹色素胞。一般與黑色素胞作相反方向運動,通過黑色素胞刺激素可使小板發生凝集,在有神經支配時,則可通過神經的刺激而擴散。

白質體

白質體是在暗處發芽的芽苗葉(黃化葉)細胞中的黃色色素體。大小為2~4微米。基質中含有類囊體先成結構的片層形成體和質體基粒。白質體在光照射時可形成葉綠素和類囊體,從形成葉綠體這點來看,認為白色體的形成可能是因為從原色素體轉化為葉綠體的正常發展過程中在暗條件下暫時受到了抑製。

半乳聚糖

半乳聚糖是水解幾乎或完全生成半乳糖的多糖的總稱。羽扁豆種子果膠中的半乳聚糖是由約100個D-半乳糖以β-1,4鍵結合所成的。從紅藻細胞壁得到的瓊脂半乳聚糖,其D-半乳糖以1,3鍵結合,其一部分羥基硫酸酯化,1~2%水溶液具有可在50℃時凝膠化,和在90~100℃時溶解的特性。蝸牛的卵和蛋白腺的半乳聚糖,是D-半乳糖和L-半乳糖以6∶1的比例縮合成膠體狀黏液,因為與糖原類似,所以亦稱半乳糖原,含L-構型的糖是其特點。

半胚

將多細胞動物的卵,在發育初期殺死一半,而使活著的一半繼續發育形成隻有半身個體的胚胎,這種胚胎稱為半胚。典型的例子,是盧科斯(W.Roux)將2細胞期的蛙胚的一個分裂球,用熾熱的針刺死而發育形成的隻有側半、前半或後半的胚胎。

半致死量

半致死量在動物急性毒性試驗中,使受試動物半數死亡的毒物濃度,用LC50表示。使受試動物半數死亡的毒物劑量,稱為半數致死量,用LD50表示。半致死量是衡量存在於水中的毒物對水生動物和存在於空氣中的毒物對哺乳動物乃至人類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參數。在比較各種汙染物的毒性、不同種或不同發育階段的動物對汙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環境因素對毒性影響方麵的研究中,都以LD50為依據。

半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