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後的一段不短的歲月裏,在十萬平方公裏的浙江陸地全境,竟再也沒有找到舊石器時代浙江人的任何足跡。
難道更早的浙江大地上的“先祖們”突然有一天“蒸發”了?已經為探索中國華夏古文明作過無數貢獻的張森水先生不服氣,他不相信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找不到萬年前人類生活的痕跡。
“你爺爺的爺爺,就對我們後代說過,我們世世代代棲息的這片土地,有山有水,自古便靈毓秀美,值得安居樂業,所以給你起名時取了‘森水’。
森者,森林也,林存於山;水者,清流透徹也,源流不息。森水,意思是好山好水,希望你長大後愛護自己家鄉的這片好山好水。”小時候,張森水經常聽父親這樣對自己說。
“考南探北滴水穿石七十耕耘成大業承上啟下點石成金八旬傳遞續輝煌”。白駒過隙,在張森水先生七十大壽、中國真正開啟考古八十周年時,學生們的一副長聯,猶如新征程的號角,鼓足了這位老者的幹勁。
公元21世紀初,人類的語言已經可以數字化傳播了。
七十多高齡的張森水先生帶領一眾學子,再次來到數萬年前那片人類祖先呼嘯雲天、與猛獸搏殺廝嚎的土地——安吉。那幾十天裏,張森水先生與助手們一起在安吉溪龍鄉的一個叫上馬坎的山崗上,發現了先祖們留下的三百多塊帶有舊石器時代典型特征的石器物……
這是一次收獲巨大而且學術價值極其重要的考古發現。據浙江電視台國際頻道《遇見安吉》欄目的講述:上馬坎遺址的考古挖掘結束了浙江無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曆史,使中國不再有省級轄區舊石器考古的空白區,把浙江古人類活動曆史提前到距今80萬年左右。
安且吉兮,人類棲息宜居之地,也是靈魂歸宿的安寧之域。
那山,那水,那森林,那原野……皆是上蒼所賜的靈性之物。
六年後的2007年11月26日下午,讓浙江曆史前推了幾十萬年的著名考古學家張森水先生在一次野外考古工作途中猝然倒下——倒在了綠的原、青的岩之上,再也沒有起來。
半年後的2008年5月27日,上馬坎。數百人聚集在一尊潔白的張森水先生花崗岩雕像前,鞠躬獻花。綠水青山簇擁的山崗上,響起一陣激越而莊嚴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莊嚴的旋律中,這位中國考古巨人的骨灰被徐徐放入紅土中,一個不朽的靈魂從此融入了這片自古“安且吉兮”的紅土地裏。
綠意盡染山崗,清水潺流大地。當一陣春風拂麵而過,新土中騰起一縷青煙—人們皆在默默地為這位熱愛安吉的聖者的夙願得以實現而感到欣慰。
安且吉兮。
安且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