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1 / 2)

華東當然並不介意再和清廷建立一條聯絡的渠道,畢竟袁世凱並不是華東的代理這條渠道人,華東自然也沒有必要死守著袁世凱這一條線。而且和清廷聯絡,這本來也是華東北京辦事處的職能之一,隻是清廷自已放棄了這條渠道,華東也隻能偏重於用袁世凱這一條線。現在清廷既然要重新拾起這條渠道,華東當然不會拒絕。這一點張之洞得並沒有錯,在戰爭開始之前,保持溝通的渠道是絕對有必要的。

於是張之洞、載灃和華東北京辦事處就這樣建立了聯絡關係,而就在不久之後,發生了華東進入安徽、江蘇救災的事情,於是這條聯絡渠道頓時就發揮了作用。

張之洞和載灃來到華東北京辦事處,要求華東停止救災行動,並撤回人員,當然清廷可以賠償華東的損失。這個要求自然遭到了華東的拒絕,表示救災行動是絕對不會停止的,並且還扯了一番以民為本,救災是超越一切政治操弄的大事等大道理,弄得張之洞、載灃也無話可,畢竟在這件事情上,清廷確實不占道理。因此張之洞和載灃隻能回複清廷,另想辦法。

其實慈禧、光緒也明白,不可能就靠嘴皮得華東放棄救災,這次隻是試探一下華東的態度,還是再想別的辦法。不過清廷以為這件事就這樣完了,但華東可不想就這樣結束,就在三以後,“清廷要求華東停止救災”的新聞在上海的各大報紙上發出,並且還配有張之洞和載灃在華東北京辦事處會談的照片。

這個新聞迅速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傳播開來,頓時輿論一片大嘩,在民間都這朝廷真是不顧百姓的死活啊,而督撫大員們看了之後也都無不搖頭歎息,朝廷這簡直就是自己作死啊。

但清廷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又幹了一件蠢事,雖然在也有人將這件事情上報給朝廷,但畢竟現在清廷的南北難通,因此清廷在北京感受不到這股洶湧的民意,還以為不過又是“總有刁民想害朕”而已,因此根本就沒有在意,不過到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下令湖廣總督,兩江總督,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等省的巡撫,要求他們都要阻止華東在各自管轄區域的救災行動,而在管轄區域內已經發生的,也要設法驅逐華東的人員。

清廷當然知道,隻靠這些督撫是根本不可能阻止華東的,之所以還是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是希望督撫大員們阻止救災行動而與華東發生衝突,最終引發戰爭,但朝廷並不直接出兵,就可以把自己排除在外,還可以破壞華東的救災行動,到時候把責任往這些督撫一推,撤掉幾個人就行了。而且就算是最壞的打算,失去長江中下遊的幾個省,但同時可以將華東的經曆牽製在南方,這樣清廷也可以多拖幾年的喘息之機。

不過湖廣總督趙爾巽、兩江總督端方、湖南巡撫楊文鼎、江蘇巡撫陳啟泰、江西巡撫吳重憙、浙江巡撫柯逢時等人,那一個不是聰明人,清廷的這一點心思那瞞得過他們,他們對現在的輿論大勢可是有比朝廷更為深刻的認知,而且水災是發生在自己的地盤上,自己又無力救災,拖下去必然會出事,而這時有華東趕來救災,確實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當然他們更是明白,華東這麼做,也決不是如他們所的那麼高大光明,不過是打著救災府幌子,收買人心,並且謀取地方。不過華東要謀取地方還需要時間,起碼是要等到水災結束以後,那至少也是、0月份的事了,而水災卻己是火燎眉毛了,因此隻能先顧了眼前再。

何況在這個時候去得罪華東是絕對不智的行為,因為長江中下遊的六個省捆在一起都不是華東的對手,因此在這個時候去和華東作對,絕對是找死。而有了這段時間的緩衝,自己就大有運作的空間了,可以給自己換個地方,或者幹脆就職官不幹了,回家去忍幾年,等局勢平穩了一些之後再複出,反正能當上督撫大員的人至少都是在官場打滾了0年以上的時間,早己攢給了巨額的家產,即使從此以後什麼也不幹了,也能安安穩穩的當個下豐輩子的富家翁。實在不行,大不了就投奔到華東去,反正督撫大員們都己形成了同識,就是清廷也沒幾活的了。

於是收到了清廷的命令,這批督撫大員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對清廷打起了太極拳,在表麵上哼哈的答應,但實際卻是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