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1 / 2)

德國的軍官們又是一陣聲的議論,因為黃哲拋出的這個話題太過驚人了,甚致要遠遠超過建造某種超出德國人認知的軍艦,因為在德國海軍中,還沒有想到過要在海外建什麼基地,雖然現在德國在海外有一些殖民地,但建造的都是黃哲所的那種型港口,連大型港口都沒建一個,更不要是基地型的港口。

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的海外殖民地都不怎麼樣,不是位置偏避,地產貧瘠,就是支零殘碎的島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有多少經濟利益,因綽國也沒有興趣建海外基地,畢競建造海外基地也是很花錢的事情,另一方麵也是由於德國的視野有限,畢竟一直都是一個大陸國家,盡管打造出了一支實力不俗的艦隊,但對海權的認知卻是有限,沒有意識到建造海外基地的戰略價值。

提爾皮茨問道:“這樣的海外港口需要多少?又應該修建在什麼地方?”

黃哲道:“我們認為基地型的海外港口需要2-3個;大型海外港口需要3-4個;型海外港口需要8-10個,徳國的海外殖民地主要分為非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兩大塊,不過非洲的殖民地位置不佳,而且環境也不好,因此隻建議修建型港口,而不要修建大型、基地港口。基地港口可以選在婆羅洲、蘇西威、新幾內亞地區,這些島嶼的相對麵積較大,而且海域複雜、難以封鎖,最理想的當然是婆羅洲了;而大型港口則可以選在婆羅洲、爪哇、新幾內亞、薩摩亞地區等地區,俱體的位置不要離基地港口太遠了,這樣可以形成區片規模,在戰爭時期互相策應配合;當然,港口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考慮先建成型港口,然後再逐步升級成大型港口或基地港口。”

其他德國軍官都還在思考海外港口建設的時候,舍爾道:“那麼破交艦隊是怎樣組建的呢?”

黃哲接著又道:“到破交艦隊,首先我們就要詳細明一下戰列巡洋艦的性質,其實剛才快速戰列艦的時候,我們對戰列巡洋艦也進行過一些明,簡單來就是一種大型化的裝甲巡洋艦,排水量與戰列艦大體相當,並裝配了與戰列艦同樣口徑的火炮,但防禦水平和裝甲巡洋艦差不多,或者隻是略強一點,但甴於艦體更龐大,可以容更多的鍋爐,因此速度要遠遠高於目前的戰列艦和老式的裝甲巡洋艦,既使是和我們所的快速戰列艦相比,速度也要略勝一籌,英國正在建造的這一型戰列巡洋艦,設計速度就達到了26節。”

“戰列巡洋艦的戰鬥力要遠勝過一般的裝甲巡洋艦,和戰列艦相比,在火力上也不遜色,因此和快速戰列艦一樣,也可以執行多樣化的作戰任務,即使是主力艦隊決戰時,戰列巡洋艦由於防禦力不足,不能參與普通的戰列線作戰,但仍然可以利用其速度上的優勢,協助戰列艦作戰,如擔任前哨艦隊,先敵發現又極時撤退,擾亂敵方艦隊的戰列線陣形等等。不過戰列巡洋艦的主要作用還是在破交戰和反破交戰上,在反破交戰中,以其高航速和強大的火力,可以獵殺敵方的一切執行破交任務的裝甲巡洋艦,保護自己的海上航線安全,這也是英國建造戰列巡洋艦的主要目地。而同樣的道理,戰列巡洋艦也是執行破交任務的利器,隻要被戰列巡洋艦盯上,沒有那一支船隊能夠逃脫的,而且即使是有護航的軍艦,也不是戰列巡洋艦的對手,除列方的戰列巡洋艦之外。”

“破交艦隊是以戰列巡洋艦為核心,配備1-2艘裝甲巡洋艦,2-3艘大型巡洋艦,5-6艘輕巡洋艦,再加上若幹艘潛艇組成,所有軍艦的速度都必須超過26節,除了戰列巡洋艦之外,其他軍艦最好能夠達到28節以上。這樣的破交艦隊組建3-4支,以海外的基地為主港,在戰爭時期輪流出擊,進行破交戰。而在執行務時,以大型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為主,2-3艘組成一個組在戰列巡洋艦為中心的半徑1000公裏範圍內的海域活動,攔截商船,戰列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一般不參與攔截商船,而是負責支援、接應,並確保在24時內支援到位。遇到沒有護航或護航的實力不強的規模船隊,即由破交組進行攔截,遇到大規模商隊,並且護航軍艦實力較強的船隊,則向戰列巡洋艦求援,集中兵力進行攔截。”

斯佩道:“如果護航艦隊中有戰列巡洋艦呢?”

黃哲道:“這個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不過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建議攔截有與自己數量相當的戰列巡洋艦護航的船隊,除非是能夠集中超過護航的戰列巡洋艦,否則就算能夠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戰勝敵方的戰列巡洋艦,自己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傷,有時尚1000自損800,這並不劃算。而且戰列巡洋艦的造價昂貴,不可能大量建造,因此也不可能每支船隊都有戰列巡洋艦護航,完全可以放過這支船隊,尋找攔截其他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