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上海博奕(四)(1 / 2)

眼看著改朝換代己是在所難免,而且華東政*府的製度和清廷大不相同,以前韓家在官場中積累經驗根本沒有用,因此韓家也暫時放下了仕途之心,一意的經商求財,畢竟家族要想生存下去,財富是不能少的,何況華東政*府對商賈的重視,也遠勝於曆代,就連狀元公張謇都經商創業,那麼韓家改走商途也沒什麼可丟人的。

韓家雖是官宦望族,但也不是讀死書,在經商方麵也有幾分賦,十分敏銳的發現,上海的經商環境比津好得多,而且韓家在上海也有些親朋舊故,因此向趙維忠提議,向上海發展。而這也和趙維忠的計劃不謀而合,因為華東政*府也向趙維忠提出過相同的建議,而趙維忠對華東政*府是完全相信的。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一起向上海發展。

上海市政*府對趙維忠在上海投資自然是十分歡迎,並且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同時趙維忠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而韓家在上海有關係門路,同時這時的上海也確實充滿了機會,因此兩家聯手,很快就在上海打開了局麵,隻用了年多的時間,就在上海建立了十分龐大的產業,趙維忠將自己在上海的產業交給女兒、女婿管理,而韓家由韓玉屏的二哥韓廷平負責。

但在這個參與兌換銀元的本土商人的名單上,趙維忠看到了兩家屬於韓家的商鋪,盡管出麵的並不是韓廷平本人,也不是韓家的子弟,而是商鋪的掌櫃,但這也騙不了人的,其他幾人估計都清楚。韓家是自己的親家,而且在上海經商創業,也是全靠自己的關係,因此有韓家的商鋪參與兌換銀元,自己也是難辭其咎的。

本來趙維忠想對李鬆晨明一下,但想了一想之後,還是決定先到韓家去了解情況,然後再做打算。而且剛才李鬆晨也了,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隻看他們以後的表現,這也明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

於是眾人向李鬆晨告辭之後,趙維忠先派仆去韓府通告,自己要過府拜訪,趕回到自己在上海的家裏,帶上了夫人韓玉屏一起前往,因為這畢竟是韓府的事情,而自己到底隻是外人,因此有必要帶上韓玉屏。而且韓玉屏也不是沒有見識的婦人,不僅知書遷達禮,對人情事故,時事政局也有清醒的認知,帶她一起去韓府,也更方便談事。

而韓玉屏聽完了趙維忠的講之後,也大吃了一驚,知道這件事情可是非同可,如果不趕緊解決,後果恐怕是相當嚴重的,於是也不顧剛到上海,還沒完全緩過勁來,趕忙換了衣服,跟著趙維忠一起出發了。

夫妻兩人坐著汽車來到韓府,這時韓廷平己經在府裏安排下豐盛的晚宴,準備接待趙維忠夫妻,畢競現在韓府還要指仗趙維忠。

等到趙維忠夫妻到達時,韓廷平帶著兒子韓重在門口迎接,看著趙維忠夫妻的汽車開到門前停住,韓廷平眼裏也露出了羨慕之色,因為這個時候在華東政*府汽車的產量還很有限,而且優先供應元老,因此私家汽車是一種身份地位的像征,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而趙維忠家裏有卻有輛汽車,津、青島、上海各有一輛,足見趙維忠在華東政*府的地位。

趙維忠夫妻從汽車上下來,韓廷平立刻迎了上去,道:“妹妹、妹夫,你們來了,就等你們了。”

趙維忠點了點頭,道:“二哥,打擾了。”

韓廷平笑道:“都是自家人,有什麼打擾不打擾的。你們是什麼時候到的上海。”

趙維忠道:“上午就到了,隻是下午受李市長的邀請,和杏蓀先生、季直先生他們幾個一起到市政*府開了個會,本來開完會後,杏蓀先生要請大家聚一聚,我有家事,所以推掉了。”

韓廷平連連點頭,道:“對對對,到了上海,那能不先到家裏來了。”但心裏確實是著實的羨慕,盛宣懷、張謇這樣的人物,無論是在清廷,還是現在的華東政*府,都是令韓家隻有迎視的份,而現在趙維忠卻能夠和他們平起平坐,交遊往來,而且還是一付輕描淡寫的樣子。

話之間,己來到正堂,韓廷平的妻子帶著一群老媽丫頭在這裏候著,洗漱他們夫妻更衣之後,韓廷平道:“妹妹,妹夫,入席吧。”

趙維忠道:“先不忙入席,我們還有些話要和二哥,先找個地方坐一坐吧。”

韓廷平到也沒有多想,點了點頭,道:“好,到我的書房來。”

於是夫妻兩人隨韓廷平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之後,趙維忠才道:“政*府宣布征收鑄幣稅的事情,二哥也應該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