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臘的教育家和哲學宗師。無論是作為蘇格拉底的得意學生,還是亞裏土多德的老師,都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柏拉圖原名阿裏斯托克勒(Aristocles)。這是他襲用祖父的名字。父親叫阿裏斯通。他母親的家族是雅典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親戚多係當時的達官顯貴。
相傳在12歲那年(前415),巴來斯特拉體育學校教師阿裏斯頓見他前額寬廣,身體強壯,給他一個綽號plato,即寬闊、壯偉之意,後來成為他的正式名字。
由於出身貴族,柏拉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柏拉圖文學造詣極高,一些名著不僅在哲學領域大放異彩,而且寫出了許多文學傑作。
柏拉圖青年時代曾想從事政治活動,他的家庭也允許他比較容易地登上顯要地位。然而他卻走上學者的道路,這與雅典的衰落和政治的腐敗不無關係。
當然引導柏拉圖走上哲學道路不僅僅是這些。柏拉圖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多方麵才能,很早就對哲學產生了興趣,尤其是蘇格拉底的哲學。蘇格拉底被認為是當時雅典最有智慧、最有教養的人。他對柏拉圖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柏拉圖忠實地跟隨這位導師學習長達8年之久,深得蘇格拉底哲學的真諦。他是蘇格拉底學生中最有名氣的一位,並被稱為惟一的繼承人。
蘇格拉底喝完毒藥,靜靜死去以後,雅典的政治氣氛使人窒息。為了免於遭受迫害,柏拉圖和他的摯友們紛紛逃離雅典,僑居墨加拉,與他的好友歐克裏德到處避難。在這裏,柏拉圖經常和他的朋友們在一起討論哲學問題。這時他28歲。以後12年僑居他鄉的生活不但在哲學方麵,而且在政治上對柏拉圖的生活都有不同的影響。
柏拉圖與敘拉古僭主狄奧尼修一世及其姻親第翁的交往,對他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柏拉圖一生3次訪問敘拉古。公元前368年,柏拉圖第一次來到敘拉古,在那裏他結識了第翁。第翁是狄奧尼修一世的妻弟,又是他的女婿,那時他天姿聰穎,喜歡哲學,與柏拉圖一見如故,他仰慕柏拉圖,希望柏拉圖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改善敘拉古的狀況。但是,第翁主張開明政治,厭惡宮廷的奢侈習氣,因此在宮廷中不受歡迎。狄奧尼修一世是一個在政治上、軍事上野心勃勃、躊躇滿誌的君主,他結識和接待柏拉圖在很大程度上是附庸風雅,博取禮賢下士的美名。柏拉圖和第翁之間的親密友誼已使他不快,加之柏拉圖為了實現自己培育“哲學王”,用哲學思想來改革國家的目的,往往直言不諱,發表刺耳的言論,這樣他並不能受狄奧尼修一世的寵愛。柏拉圖後因與狄奧尼修一世發生衝突,而返回雅典。
柏拉圖返回雅典後,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公元前387年,柏拉圖40歲時,創辦了一所學園。
柏拉圖的“學園”影響了歐洲中世紀的“經院”,並從而影響了後來發展起來的學院和大學。但是不能簡單地從現代大學的角度看待“學園”。當時的“學園”還具有某種宗教團體的氣息,以主管學術和藝術的諸女神“司”做為“保護神”,全體人員過著集體的生活。在“學園”自己的“禮拜堂”中舉行宗教儀式,在公共食堂中一起用餐。一部分個人財物歸集體公用。學園的課程主要有算術、平麵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聲學,以及社會、政治、倫理等。但是所有這些學習,隻是為學習辯證法奠定基礎。在柏拉圖看來,最高深、最高尚的學科是哲學即辯證法。柏拉圖十分重視數學學科,據說學園大講堂的門前寫著這樣的話:“不懂幾何學者不得入內。”柏拉圖親自授課,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即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自由研討。
“學園”的創立,使得雅典不僅像伯裏克利驕傲聲稱的在政治、藝術的意義上是全希臘的學校,而且名副其實地在哲學和學術上成為“全希臘的學校。”“學園”創立以後,吸引了諸多外邦青年到雅典向柏拉圖和伊索克拉底等人求教。柏拉圖學園培育出了不少卓越的學者。比如亞裏士多德,歐多克索、克塞諾拉底,赫拉克利特、泰阿泰德、斯彪西波等等。
公元前367年,敘拉古的狄奧尼修一世去世,他的兒子狄奧尼修二世繼承了王位。他受教育不夠,因此完全不適合擔當起他父親抑製迦太基人擴張的偉大事業,而迦太基人的擴張正威脅著西西裏西部希臘文明的存在。狄奧尼修二世不得不借助他的姐夫第翁。第翁和他的妻弟狄奧尼修邀請柏拉圖到敘拉古,幫助他們維護政權。柏拉圖雖然覺得成功的希望不大,但仍接受了第翁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