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雅克·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反封建的勇敢戰士,又是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
盧梭1712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他的高祖父因改信基督教新教遭到迫害,於16世紀中葉流亡到日內瓦定居。他的父親是個貧窮的鍾表匠,母親在生下盧梭幾天後就去世了。因為家境貧寒,盧梭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係統教育,他淵博的知識都是依靠自學獲得的。
10歲時,盧梭被寄養在一個牧師家裏,在那裏他學會了拉丁文。兩年後,盧梭在一個公證人家裏當仆人,後來又跟著一個雕刻匠作學徒。因為不堪虐待,兩年後盧梭逃離了這個難以忍受的地方,從此開始過顛沛流離、像乞丐一樣的生活。
16歲時盧梭流浪到薩瓦,投奔華倫夫人。在華倫夫人的幫助下,盧梭來到都尼。在那裏,盧梭改信天主教,並得到一小筆錢。此後為了生活,盧梭當過雕刻匠、仆人和音樂教師。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盧梭於1730年再次回到富有的華倫夫人身邊,依靠她生活了10年。
1740年,盧梭隻身來到裏昂,在那裏做家庭教師。經過長期勤奮的自學和個人奮鬥,盧梭已經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他所從事的職業也從最初的打雜轉變到此時的靠知識謀生。
1742年,盧梭來到巴黎,開始並沒有什麼收獲,直到1743年秋,才在一位貴婦人幫助下任法國駐威尼斯大使的秘書。卸任回到巴黎後,盧梭又從事了一段時間的音樂、戲劇和舞劇的創作,但是沒取得什麼成就。
1749年第戎科學院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能使道德改善,還是使道德墮落》為題懸賞征文。盧梭於1750年以《論科學與藝術》一文應征。在這篇論文中,盧梭堅決地反對社會上的不平等,反對貴族和不勞而食的寄生者,反對封建社會的文化。這篇論文獲得第一名,盧梭也由此成為哲學界的著名人物。1752年,盧梭創作了歌劇《鄉村魔術師》,上演後獲得極大成功,法王路易十五授予他一筆年金,但是被盧梭拒絕了。盧梭放棄對財產和聲譽的要求,以便讓自己永遠保持貧困和獨立。
盧梭的第二篇專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於1755年初發表了。這篇文章所闡述的思想基本是對第一篇征文的進一步發揮。他認為,人人平等、自由的社會是人類的“自然狀態”,私有製使社會出現貧富對立,使人類失去了天賦的自由和平等,發展到極至便是專製製度,人民有權利反抗專製君主。
在這之後,盧梭患了一種受迫害的妄想症,使他的身心不時受到嚴重折磨。然而在1761~1762年間,他卻完成了三部最主要的著作:哲理小說《新愛洛綺絲》和《愛彌兒》,論著《民約論》(也譯《社會契約論》)。在這些著作中,他對封建社會的不平等和封建的奴役製度進行了無情的抨擊,係統闡述了“天賦人權”的政治主張。
《民約論》和《愛彌爾》的出版,給盧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兩部著作中對封建專製製度和神學家的抨擊,激起了政府當局和教會人士的極大憤怒。法院下令通緝盧梭,盧梭的這兩部著作在巴黎被當眾焚毀,盧梭被迫逃往國外。在逃亡中,又有人發表小冊子,對盧梭本人的個人生活和道德品行進行人身攻擊。盧梭懷著滿腔悲憤撰寫了自己的自傳《懺悔錄》及其續篇《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想》。
1766年,盧梭接受英國哲學家休謨的邀請到達倫敦,這期間他所患的妄想症嚴重折磨著他的精神。翌年,他獲準重返法國,化名勒奴。1770年,法國政府宣布對盧梭的赦免,盧梭於是遷往巴黎。1778年7月2日,這位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與世長辭,終年66歲。
盧梭的一生經曆極其坎坷,但是他的光輝的思想卻照亮了整整一個時代。他的學說對後世影響極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專製的精神影響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傳統;他的文學創作也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傾向,同樣深深地影響了以後的許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