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希·黑格爾,1770年出生於符騰斯圖加特城一個稅務員家庭。他小時一直規規矩矩地上學、讀書。惟一與眾不同的是,他聰明、好學,遇見什麼不解的事都非要弄明白不可。他有特別強的獨立思考能力。
黑格爾7歲時上小學,10歲時上中學,18歲時進入了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與神學。在這裏,黑格爾的才能便充分顯示出來了,他有極強的思辨能力。在神學院中,他除了學好必修的功課之外,對古代及近現代著名的哲學人物與作品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時,黑格爾形成了他自己關於世界觀的體係,雖不完善,但足以證明他所遇到的事物。1793年,黑格爾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開始時,他先後在瑞士伯爾尼與法蘭克福做過家庭教師。1801年,經當時著名哲學家謝林介紹在耶拿大學任編外講師,由於他的學術水平高深,不久便升為副教授。這時,黑格爾僅僅35歲。身懷絕世之才的黑格爾不想平淡地呆下去,他有許多思想要向世人告白。於是不久,他開始寫《精神現象學》。1806年10月13日,黑格爾匆匆脫稿,以便出版商及時出版。在書中,黑格爾高度地讚揚了拿破侖,稱之為騎在馬背上的“世界靈魂”,他說:“我看到皇帝——這個世界靈魂,騎馬穿城而過,去檢閱軍隊。”
1807年,黑格爾因為學校戰時停課,一時無所事事。不久,他擔任了海德堡物理學會名譽會員,後得到同鄉尼特哈默爾介紹,前往巴伐利亞的班堡擔任《班堡日報》的編輯。不久,精力充沛的黑格爾的《科學體係:第一部,精神現象學》在班堡與維爾茨堡出版。他把書寄送給謝林征求意見,但是謝林反應冷淡,他甚至說黑格爾剽竊了他的觀點而又敘述不當。兩人於是鬧翻而決裂。
1808年,黑格爾轉任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全才的黑格爾兼教哲學、古典文學及高等數學科目。這時,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體係日漸完善,並在學術界引起重視。他的一個學生把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上的貢獻稱之為當代的“亞裏士多德”,而把謝林稱為柏拉圖,其意不言自明,柏拉圖是開路者,而後者貢獻更大。
黑格爾恃才傲物,因此與同事們關係不是太好,但是他依然憑借自己的學術成果而當選為年度校長。可是卻遭到評委的反對,黑格爾憤而辭職。這一年,弗裏斯的《邏輯學體係》出版,黑格爾依然我行我素,他直言不諱地說:“《邏輯學體係》是毫無意義的出版物。”其後不久,黑格爾自己的《大邏輯》出版。在這裏,黑格爾第一次應用到了辯證法思想。一年之後,《邏輯學》第二冊《本質論》出版,這是他最為重要的著作之一。恩格斯說:“他真正的自然哲學是在《邏輯學》第二冊即《本質論》中,這是全部理論的真正核心。”這幾本著作,奠定了黑格爾在當時學術界的地位。1816年7月,黑格爾先後接到海德堡、愛爾蘭根、柏林三所大學的聘請書。
1916年秋季,黑格爾來到巴登公國的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接替了弗裏斯的職位。10月28日,黑格爾發表就職演講,公開宜稱“普魯士國家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一反他青年時的論調。那時,他崇拜盧梭,崇拜拿破侖,向往資產階級的民主與自由,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熱烈地向往革命。並且,他與他的同學們一起在圖賓根近郊種植了一棵“自由之樹”。這前後不同的態度,表明了黑格爾的思想日漸保守。但他的學術水平卻無可挑剔。第一年,他的學生有四個,第二年便一下增為十個。這一年,他的《邏輯學》第二卷主觀邏輯、概念論出版,列寧稱讚這部書說:“在黑格爾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義最少,唯物主義最多,‘矛盾’,然而這是事實。”
1817年,黑格爾受到普魯士文化教育衛生大臣阿爾滕斯坦的邀請,去接任費希特逝世後懸虛的哲學教席遺缺。1818年10月,黑格爾到柏林大學就任哲學教授,年薪比他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時多一倍,雖然他想從政的願望再一次落空,但依然滿意地呆了下來。1819年,叔本華也來到柏林大學任編外哲學講師,他把開課時間定在黑格爾講課的時間,結果,叔本華的聽講者人數寥寥,課程未授完,叔本華便悄悄離開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