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利·克勞德·聖西門(1760~1825年),19世紀偉大的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和思想家。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著名的貴族家庭,曾經得到一些著名的教師指導。根據當時法國貴族的傳統習慣,他在16歲時入伍服役,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聖西門隨軍參加了這次戰爭。戰爭結束回到法國,由於對軍隊生活的厭倦,他放棄了軍職而到歐洲各地遊曆。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時,聖西門回到了法國。他一度接近革命,擁護民主自由思想,放棄了自己的貴族爵位。當他察覺到了舊的社會製度必然崩潰,同時對革命暴力又抱有懷疑和反對的態度。在離開革命鬥爭之後,1791—1797年期間與人合作從事金融投機活動,不久便成了百萬富翁。靠投機得來的巨富,聖西門轉向學術研究活動,廣結學友,跟他們研究學問。但是終因揮霍的生活,很快耗盡了自己的財產,而至一貧如洗的境地,過著饑寒交迫的貧困生活。聖西門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著述活動的。他曆經艱難,頑強寫作,積極宣傳自己的思想,並為形成一個學派奠定了基礎。1825年逝世。

聖西門的主要著作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1802)、《人類科學概論》(1813)、《論財產和法製》(1818)、《寓言》(1819)、《論實業製度》(1821)、《實業家問答》(1823—1824)和《新基督教》(1825)等。

聖西門以其獨特的社會曆史觀為基礎闡述其學說。他認為,人類曆史的發展是具有規律性的,它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種社會發展存在著規律性的思想貫穿在聖西門的全部著作中,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核心。按照他的說法,人類曆史猶如自然界一樣存在著規律性。人類隻有對過去和現在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發現它的內部聯係和規律,才可以預見未來。並且社會發展的原因就在於人類理性思維在不斷地發展,即哲學以及理智、科學、道德和宗教在內的意識形態從一種體係演變為另一種新的體係,從而導致現實的社會也相應地從一種社會製度轉向另一種社會製度。他由此把人類社會曆史劃分為幾個階段,當然這些階段都是與人的理性思維發展相適應的,並認為“實業製度”就是理性思維所決定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他把資本主義社會看成是封建社會和實業製度的過渡時期,並對它作了尖銳而深刻的批判,揭露以國王為首的富人集團剝削著廣大的勞動者集團,抨擊整個社會充滿著衝突和罪惡。他還初步意識到階級鬥爭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始終無法認識到私有製度才是他所抨擊的資本主義一切罪惡現象的真正根源。

聖西門在描繪他的理想社會即“實業製度”時表現出天才的遠見。他認為實業家(包括工人、農民和各類資本家)創造著一切的社會財富,又具有管理生產的能力,是該製度的領導力量,實業製度中的領導機構應由實業家(實際上是資本家)和科學家掌握。它將從現在隻為少數統治階級服務的國家機構轉變成為最大多數人謀幸福的組織。而且,未來社會製度的職能是有計劃地組織整個社會進行生產,實行計劃經濟以消除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他還十分重視未來社會的聯合和協作,強調統一的有計劃指導,這樣可以把人們緊密地聯係起來,有效地把科學、藝術和手工業等一切工作結合並協調起來,以促進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從而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實業製度是從事有益工作的人聯合起來的社會,因此在這個社會人人都要勞動,不承認任何特權。這樣人們的收入是根據人們的貢獻進行分配的。

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在當時曾經起過積極和進步的作用。如對國家職能、普通勞動、計劃生產等,他都有卓越的遠大的目光,以至後來的社會主義者幾乎所有的、但並非十分嚴格的階級思想都以萌芽狀態包含在他的思想中。

但是,聖西門學說並沒有擺脫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他的實業製度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缺陷,即它並沒有消滅私有製和階級,反而主張有必要保持私有製及其剝削收入。盡管他同情無產階級,晚年還自稱是無產階級的一員,但是他卻極力反對廣大勞動群眾參加階級鬥爭。

同時他也看不到實行新製度的偉大力量,而把實現新製度的希望寄托在國王和資產階級的身上,並幻想說服他們去實施社會改革。這樣他的實業製度必然隻能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如在怎樣實現“實業製度”的問題上,就突出地表現出他的學說的空想性質。他堅信依靠天才人物去發現符合理性思維的科學體係,並且通過宣傳、大造輿論就能被權勢階層特別是國王所接受,就能立即實行實業製度。

同時他反對一切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認為利用和平手段就能夠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後來他的門徒以他的學說為基礎形成了一個新的學派,並把他的學說進行神秘化而最終解體,從而走向了與聖西門本人意願相反的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