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積極的心勢(3)(1 / 3)

在麵臨困難時,最徹底的退縮表現就是自殺。此時,個人在所有的生活問題之前,都已經放棄尋求解決之道。而表現出他的信念,認為,他對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經完全無能為力了。當我們知道,自殺必定是一種責備或報複時,我們便能了解,在自殺中對優越感的爭取,在每個自殺案件中,我們總會發現,死者一定會把他死亡的責任歸之於某一個人。仿佛自殺者在說:“我是所有人類中最溫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卻這麼殘忍地對待我!”

改進自身情境而非獲取優越感

每一個神經病患者多多少少都會限製住他的活動範圍,和他跟整個情境的接觸。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須麵臨的三個現實問題保持距離,並將自己局限於他覺得能夠主宰的環境之中。以此方式,他為自己築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關上門窗並遠隔清風、陽光和新鮮空氣,而度過一生。至於他是用怒吼斥喝或是用低聲下氣來統治他的領域,則是視他的經驗而定:他會在他試過的各種方法裏,選出最好而且能夠最有成效地實現其目標的一種。有時候,他如果對某一種方法覺得不滿意,他也會試用另一種。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麼方法,他的目標卻是一樣的——獲取優越感,而不努力改進其情境。

眼淚是駕馭別人最佳武器的孩子,會變成愛哭的娃娃,而愛哭的娃娃又很容易變成患有憂鬱症的成人。眼淚和抱怨是破壞合作並將他人貶為奴仆地位的有效武器。這種人和過度害羞、扭捏作態及有犯罪感的人一樣,我們可以在其舉止上看出自卑情結;他們已經默認了他們的軟弱,和他們在照顧自己時的無能。他們隱藏起來而不為人所見的測是超越一切、好高騖遠的目標,和不惜任何代價以淩駕別人的決心。相反的,一個喜好誇口的孩子,在初見之下,即會表現出其優越情結,可是如果我們觀察他的行為而不管他的話語,那麼我們很快便能發現他所不承認的自卑情結。

所謂“奧迪帕斯情結”事實上隻是神經病患“窄小城堡”的一個特殊例子而已。一個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隨心所欲地應付其愛情問題,他便無法成功地解決此問題。假使他把他的活動範圍限製在家庭圈子中,那麼他的性欲問題也必須在這範圍內設法解決,這是無足驚怪之事。由於他的不安全感,他從未把他的興趣擴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數幾個人之外。他怕跟別人相處時,他就不能再依照他習慣的方式來控製局勢。

奧迪帕斯情結的犧牲品多是被母親寵壞的孩子,他們所受過的教養使他們相信,他們的願望是天生就有被實現的權利的,而他們也從不知道,他們能憑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範圍之外,贏取溫暖和愛情。在成年期的生活裏,他們仍然牽係在母親的圍裙帶上。他們在愛情裏尋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侶,是仆人;而能使他們最安心依賴的仆人則是他們的母親。在任何孩子身上,我們都可能造成奧迪帕斯情結。我們所需要的,是讓他的母親寵慣他,不準他把興趣擴展至別人身上,並要他的父親對他冷漠而不關心。

各種神經病病症都能表現出受限製行為的影像。在口吃者的語言中,我們便能看到他猶疑的態度。他殘餘的社會感覺迫使他和同伴發生交往,但是他對自己的鄙視,他對這種嚐試的害怕,卻和他的社會感覺互相衝突,結果他在言詞中便顯得猶疑不決。在學校中總是屈居人後的兒童,在三十多歲仍然找不到職業、或一直把婚姻問題往後擱延的男人或女人,必須反複做出同樣行為的強迫性神經病患,對白天的工作感到十分厭煩的失眠症患者——這些人都顯現出他們有自卑情結,它使他們在解決生活問題時,無法獲得進展。手淫、早泄、陽萎、性欲倒退,都表現出在接近異性時,由於駭怕自己行為不當,而造成的猶疑不決的生活樣式。如果我們問:“為什麼這麼怕行為不當呢?”我們還能看出他們好高騖遠的目標。對這問題的惟一答案是:“因為這些人把他們自己的成功目標定得太高了!”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例如,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他們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它是人類在改進他們的整個情境,在對宇宙作更進一步的探知,在試圖更妥善地控製自然時,努力奮鬥的成果。

事實上,我們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在某些方麵,人類確實是所有動物中最弱小的。我們沒有獅子和猩猩的強壯,有許多種動物也比我們更適合於單獨地應付生活中的困難。雖然有些動物也會用團結來補它們的軟弱,而成群結隊地群居生活,但是人類卻比我們在世界上所能發現的任何其他動物,需要更多及更深刻的合作。人類的嬰孩是非常軟弱的,他們需要許多年的照顧和保護。由於每一個人都曾經是人類中最弱小和最幼稚的嬰兒,由於人類缺少了合作,便隻有完全聽憑其環境的宰割,所以我們不難了解,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然會走向悲觀之途,並發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結。我們也能了解,即使是對最合作的個人,生活也會不斷向他提出待決之問題。沒有那一個人會發現自己所處的地位已經接近能夠完全控製其環境的最終目標。生命太短,我們的軀體也太軟弱,可是生活的三個問題卻不斷地要求更豐碩及更完美的答案。我們不停地提出我們的答案,然而,我們卻絕不會滿足於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無論如何,奮鬥總是要繼續下去的,但是隻有合作的人才會作出充滿希望及貢獻良多的奮鬥,才能真正地增進我們的共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