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藝術的誕生與發展,是人類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已成為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構成,藝術素養也已成為人類精神境界的重要內涵。在璀璨的藝術星空中,那些經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藝術家本身的才華表現,也蘊涵著時代、社會、民族的興衰成敗,揭示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軌跡。

源遠流長的中國藝術殿堂多姿多彩,無不體現著中國藝術的無窮魅力。傳統的即是永恒的,這句話在今天具有特別的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的工業化,隨著商業經濟意識的普遍滲透,隨著文化全球化迅速展開,中國藝術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化,流行文化之潮的湧動,工具理性、技術主義的擴張,功利主義的泛濫,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衝擊,在藝術的領域中產生了許多負麵的效應。因此,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對於現代社會審美文化的改良與矯枉,具有重大的意義。

表現中國古代普遍的藝術審美標準,走出將目光僅僅局限於文學、音樂、舞蹈等經典藝術的狹隘藝術觀念,恢複生活中處處充滿生靈活趣之美的普遍審美意識,以美感點醒生活在被物化、被技術異化的思想,恢複人性的全麵生動性和創造力,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道德是中國各種藝術的立足之點,因此,我們一方麵要繼承以善統美的傳統,相反我們還可以通過藝術來打通通向德行的道路,即以美啟善,隻有在美的陶冶中,美中之善才能轉化入情,才能使人表現善性,這實際上是中國古代藝術的要義。

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具有藝術修養的人。”一個富於藝術修養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比別人豐盈和充滿活力,他永遠不會真正寂寞,因為他是彙聚著人類的全部尊嚴和驕傲活著。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不論他擔任什麼工作,總會比其他人更能體諒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現個性,更瀟灑從容。曆史上許多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能以他們的輝煌業績產生廣泛影響力和巨大震懾力,他們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往往是那一份藝術素質。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曆史使人明智。”曆史的經驗是前人巨大代價才總結出來的。曆史經驗包含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現實,理智地麵對將來,就應當自覺地回顧曆史。現代人隻有了解曆史,才能感受曆史啟迪現實的無窮魅力。惟有從曆史經驗這裏感知雜亂紛紜的現實,才能體會曆史智慧的美感與簡潔感。

藝術史當然也概莫能外,這種由曆史引發的智慧、魅力與美感,對於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一個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隻有了解了中國藝術的曆史,才能提高一個人的藝術修養與人文素質,進而樹立民族自信心,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才能以他們的不斷傳承和新的創造,繼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為此,我們特別編輯了《中國藝術漫談》,主要包括文學、戲曲、音樂、舞蹈、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陶器、織染、裝飾、戲劇、話劇、電影、電視等內容。在這裏,既有審美的欣賞,更有曆史的認知與啟示,並以精煉、淺顯的語言與精美圖片闡述中國各類藝術源遠流長的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我國各種藝術的精華,多角度介紹我國藝術的發展脈絡。

本套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可讀性和啟迪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中國藝術、增長藝術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