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折裏,蔡婆婆憂懼成病。張驢兒想乘機害死蔡婆婆,然後霸占竇娥。他找到賽盧醫要到了毒藥,下在了蔡婆婆想吃的羊肚湯裏。不料因為蔡婆婆嘔吐,把羊肚湯讓給了張老頭吃。就這樣,張驢兒反倒藥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竟然以“藥死公公”的罪名逼迫竇娥順從他。竇娥堅決不從,自恃清白,情願與張驢兒到衙門“官休”。貪贓枉法的楚州太守桃杌隻聽張驢兒的一麵之詞,毒刑逼供。竇娥堅持不招。最後,昏官要刑訊蔡婆婆。善良的竇娥為了救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的罪名,被判了死刑。
第三折是竇娥臨刑,也是全劇的高潮。竇娥披枷帶鎖被押赴刑場時,她對官府所有的幻想全都破滅了。她滿腹冤屈、滿腔怨憤,終於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她唱道: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隻落得兩淚漣漣。
她痛罵鬼神天地,斥責天地間的一切不公平。最後臨刑前發下了三樁誓願:一、被斬後,“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二、三伏天,“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三、從今以後,“楚州亢旱三年”。竇娥冤死後,這三種超自然的現象果然一一實現。
第四折,三年後,竇娥的父親作了肅政廉防使,到楚州審囚查卷。竇娥的冤魂投訴冤屈,終於昭雪複仇。
這本戲源出於漢代東海孝婦的故事。但是關漢卿的《竇娥冤》卻並非民間故事的翻版,而是結合元代社會現實的藝術再創造。《竇娥冤》根本的價值也正在於對現實的深刻反映。關漢卿對元代社會現實的揭露通過描述竇娥冤案的過程來反映。分析竇娥冤死的原因有二:直接原因是潑皮無賴橫行、官吏貪汙和刑獄黑暗;間接原因是高利貸。
官吏貪汙和刑獄黑暗是封建社會的普遍存在。竇娥的案子根本沒有人詳細審問。從楚州太守桃杌朝告狀人下跪、並聲稱“但來告狀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這種貌似閑筆的插科打諢來看,我們不難體會到對官吏貪汙腐敗的諷刺和揭露。不問青紅皂白,清白的竇娥遭受毒刑,酷刑代替了審案。潑皮無賴曆代都有,但像張驢兒父子這樣肆無忌憚欺侮寡婦、侵占家產、殺人害命的,卻帶著元代種族壓迫的特征。元代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屬於社會的統治種族,憑著特權到處遊蕩,惹是生非,敲詐勒索,欺壓漢人和南人。這是人民深惡痛絕又防不勝防的惡勢力。劇本雖然沒有寫明張驢兒父子是什麼人種,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是元代種族壓迫的具體形象的刻畫。
高利貸是封建剝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達到了高峰。元王朝甚至設立了高利貸機構——斡脫所,利率計算是一年本利滾一倍,稱“羊羔兒利”。在這種官營高利貸的刺激下,民間借貸也按這種利率計算。蔡婆婆放的就是這樣的高利貸。《竇娥冤》劇也正是在高利貸的陰影下開場的:竇天章由於還不起高利貸賣掉了女兒,使年幼的竇娥失去了親人的庇護;賽盧醫由於還不起高利貸企圖殺害蔡婆婆,給潑皮無賴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也使他不敢不賣毒藥給張驢兒,造成張驢兒誤殺父親、誣告竇娥之案。劇情的發展,人物的行動,都受到了高利貸這有形無形的羅網的製約。
竇娥的形象代表著被壓迫人民對統治者血腥罪行的控訴。一旦她打破了對官府、對統治者的幻想,她的怨恨、她的反抗精神終於噴薄而出!她痛快淋漓地大罵了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天地、鬼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看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是驚心動魄的質問,是竇娥對冤屈的申訴,也是廣大人民內心反抗情緒的爆發!想當初演出的時候,坐在台下的老百姓一定會感到竇娥喊出了他們想說而無處說的話,會感到從未有過的痛快。
關漢卿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運用浪漫主義的筆法,讓竇娥發下了三大堅定的誓願,並且大膽地讓它們一一實現。這就不但表現了竇娥、人民以及劇作家自己對正義、勝利的信心,而且使竇娥性格中寧死不屈的側麵更加鮮明完整。這種堅強和反抗精神給了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啟發,影響十分深遠。
《望江亭》
《望江亭》題目正名為“清安觀邂逅說親,望江亭中秋切魚會”。切魚會,是切割烹製魚肉的意思。這是關漢卿的一出優秀的喜劇。《望江亭》也是旦本,按照慣例當時由女主角一人主唱。
劇情梗概是這樣的:花花太歲楊衙內早就垂涎年輕美貌的寡婦譚記兒,一心要把她弄去做個小夫人。但是譚記兒在清安觀住持白姑姑的撮合下,挑選了一表人才、真誠敬重她的白士中。白士中是白姑姑的侄兒,正被朝廷派到潭州做官。娶了譚記兒,兩人恩恩愛愛,一同上任去了。楊衙內由妒生仇,便向皇帝誣告白士中“貪花戀酒”、不理公事。皇帝不問青紅皂白,準奏賜楊衙內勢劍、金牌,去潭州取白士中首級。楊衙內得意洋洋,馬上帶心腹張千、李稍乘船前往。白士中預知消息後十分焦慮。譚記兒挺身而出,決心獨自扮作漁婦,去會楊衙內。時值中秋,明月當空。楊衙內一夥來到潭州地界,趕開別的漁船,靠岸到望江亭飲酒賞月。譚記兒巧扮漁婦,駕一葉小舟,手提一尾活蹦亂跳的金色鯉魚,自稱張二嫂,主動要為楊衙內燒魚佐酒。楊衙內見到這麼美麗的漁婦,渾身發酥。譚記兒將他灌醉,伺機盜取了勢劍、金牌和捕人的文書。第二天楊衙內前來捕人,袖中隻找到自己前天晚上胡謅的輕薄小詞。最後,楊衙內出盡洋相,被問成雜犯,杖責八十,削職歸田。於是,譚記兒夫婦最終白頭偕老。
這本劇流傳、上演至今。川劇《譚記兒》、京劇《望江亭》等改編本,很有影響。京劇《望江亭》也是著名京劇藝術家張君秋先生的代表作。
《望江亭》中譚記兒的形象美麗、聰明,很值得品賞。但她與關漢卿塑造的其他女性形象又有所不同。她是學士、官員的妻子,性格中主要特點是溫柔、穩重。她年輕守寡,身邊又有惡少糾纏;卻不肯隨波逐流、放棄對堅貞愛情的追求。遇到白士中,也是在得到對方敬重自己的保證之後,才答應了這門親事。婚後發現丈夫拿著家信發愁,就很警覺地詢問白士中是否家有前妻,生怕有什麼因素破壞了自己的美滿婚姻。一旦了解到是楊衙內要殺害丈夫、霸占自己,險惡情勢反倒激發了她的大智大勇。她臨危不懼,抓住楊衙內好色貪杯的弱點,主動出擊,終於克敵製勝。她保護自己愛情的膽識與機智使她與一般軟弱的婦人區別了開來,也令須眉失色。
除了女主角值得欣賞之外,《望江亭》中醜角的表演和喜劇情節的設計也很吸引人。關漢卿抓住人物的性格設計情節,用誇張、對比、重複等手法突出楊衙內的厚顏無恥、肆無忌憚,並且用一折戲來展示譚記兒與楊衙內的正麵交鋒。楊衙內有皇帝的支持,手握文書、勢劍、金牌,占據著絕對優勢。他長期騷擾譚記兒,總不至於沒有見過她。但他萬萬想不到溫柔端莊的官員夫人會喬裝漁婦,更想不到譚記兒一個弱女子敢於孤身鬥權勢。終於在沉迷酒色的昏聵中失去了理智和判斷,丟失了所有的優勢。最後在公堂上醜態百出,一敗塗地。關漢卿的愛憎通過對楊衙內的嘲諷、懲罰,鮮明地表達了出來。喜劇氣氛十分濃烈。
《救風塵》
《救風塵》也是關漢卿的喜劇。這本劇題目為“安秀才花柳成花燭,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風月救風塵”的意思就是利用青樓中追歡買笑的風月手段去解救淪落風塵的姐妹。汴梁有個青樓女子叫宋引章。她盼望早些嫁人,好有一份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是她年輕幼稚,在清貧書生安秀實和鄭州富商周舍之間,挑選了花言巧語的周舍。她的結拜姐妹趙盼兒閱曆豐富,提醒她周舍這種風月場中的“子弟”不過是虛情假意。宋引章不聽,隨周舍嫁到了鄭州。周舍娶到了宋引章,凶狠嘴臉立即暴露,進門就打了她五十殺威棒。從此朝打暮罵,宋引章眼看要被折磨致死。宋引章無奈,暗中捎信求趙盼兒來救她。趙盼兒尋思了一番,收拾了兩箱子衣服行李,帶著人從汴梁來到鄭州,打扮得妖豔俏麗入住客店,讓店家去請周舍。周舍氣惱她是反對宋引章嫁自己的人,態度凶橫。趙盼兒胸有成竹,隻說當初是愛慕周舍年輕英俊,“害得我不茶不飯,隻是思想著你”,“周舍,我待嫁你,你卻著我保親!”解釋自己是“嫉妒嗬特故裏破親”。還展示了帶來的“車輛鞍馬奩房”,用虛情假意哄得周舍要休了宋引章來娶她。終於救出了宋引章。之後又安排計謀讓宋引章嫁了可靠的安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