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奉旨進京(上)(1 / 2)

眾人通過軍隊重新編製的決定之後,商毅也立刻下令,開始按自己製定的編製方式,對全軍進行整編。首先確定了五個團的團指揮部,然後讓各團指揮部討論確定自己的下級軍官,然後報到商毅這裏來批準。

當然這裏麵也少不了扯皮拉筋的事情,因為不少人都會被各團部爭來爭去,畢竟打了這麼多仗, 誰能打大家心裏都基本有數了.比如在守衛穆陵關時從軍的王虎,雖然從軍的時間不算長, 但在數次戰鬥中,都表現得十分勇猛,因此雖然隻被確定為是個排長,但有三個團部都爭搶著要他, 一直鬧到商毅那裏去了。

最後商毅也沒有辦法,隻能用抽箋的方式來決定王虎的歸屬,結果三團幸運的抽中了樂透箋,得到了王虎。後來商毅索性就全用抽箋的方法,確定各個團部挑人的先後順序。

而就在這時,朝廷的旨意終於下到了登州,要曾化龍帶商毅即刻進京朝見。曾化龍收到聖旨之後,也覺得十分奇怪,因為在聖旨中,並未說明對商毅有什麼晉升嘉獎,也就是說現在商毅將以一個千總的身份,到北京去朝見皇帝。

原來曾化龍上傳到北京的奏本,引起了整個大明朝廷的巨烈震蕩,一個小小的千總,在十餘萬清軍南下的襲掠中,雖然獨守一座關城,與清軍大小進行了十三戰,全部獲勝不說,斬首竟高達一萬七千餘級,還收複了二縣一府,解救了十餘萬被清軍抓獲的百姓。

兵部和朝中的幾位內閣大臣看到這一份奏本時,就像是看到天書一樣,大眼瞪小眼,仿佛根本就看不懂一樣。每一個人心裏都在想,這會是真的嗎?大明朝莫非真的出了第二個戚繼光了, 這個叫商毅的千總是何許人也,怎麼會有這樣的本事?就連崇禎皇帝心裏也驚疑不定,心裏也不敢相信這裏真的,但卻又又盼望是真的。

這時內閣首輔周延儒以經頂不住壓力,自請到保定、昌平一帶督師、抗擊清軍去了。因此崇禎也無法確實來自山東的消息是真是假,正打算派人去山東察看,這時卻收到了沈揚等錦衛衣人員發回來的密信。

因為這時他們一行正在河北一帶打探消息,並沒有回到北京。但還是將山東的消息傳到了朝廷。雖然在密信中並未詳細記錄在山東發生的所有戰事,但卻明確提到守衛穆陵關的千總商毅是一個人材,並且記錄了錦衣衛隨商毅收複濟南的過程。

崇禎看完密信之後,這才信相曾化龍的奏本或許將商毅的功勞有所誇大,但也不算是做假,起碼收複二縣一府,解救十餘萬百姓,又在濟南擋住清軍的進攻,這可都是真的。而就算是這樣,這功勞在大明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了,因此祟禎也不禁大喜過望,立刻下令,要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議論,該給商毅升什麼樣的官職,是否如曾化龍所請,晉升商毅為山東總兵。

但崇禎的決議一傳下,立刻引起了許多官員的反對,因為不少官員都認為, 商毅所立下的這些功勞太不合理,需要進一步核實確認之後,才能議論升官的問題,還有一部份官員幹脆就直接認定這是假的,這是曾化龍假報戰功,荒報軍情,應該將曾化龍和商毅抓到北京來問斬。

結果這一來二去,崇禎的信心又動搖了不少,而且他又不好向眾人說,自己是從錦衣衛那裏得到的確切消息,於是又經過一天的議論,官員們也終於決定出一個辦法,先不給商毅封官,而是把曾化龍和商毅招到北京來,當麵詢問淸楚再說,如果是真的,那麼就再給曾化龍和商毅加官進爵,如果是假的,那麼就對不起,在北京就把他們兩人拿下問罪。

崇禎聽了之後,也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盡管以商毅一個小小千總的身份,其實根本就沒有資格進京朝見皇帝,但現在非常時期,也隻有破例一回了。

曾化龍接到聖旨之後,雖然覺得奇怪,但想了一想,也馬上猜出了個**,不過這也難怪皇帝生疑,這樣的事情,說出來確實誰都難以相信,反正商毅的戰功都是真的,就是到了北京也能說得清楚,因此曾化龍到也沒往心裏去,一麵收拾行馬,準備上京,一麵又派人通知商毅,讓他也準備一下,到青州府來等自己,然後兩人一起結伴進京。

曾化龍的公文傳到了穆陵關之後,商毅也覺有些好笑,不過轉念一想,自己純屬是在曆史中橫插了一竿子,崇禎在曆史中本來就是個多疑的人,他要是一下子全信了才怪。因此也就釋然了。同時他也想到北京去看看,大明朝的氣數如何,還有沒有救了,因此立刻就馬上準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