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另一位宗師(上)(1 / 2)

不過想想也對,雖然吳甡、黃宗羲等人有官職,但社會影響力不小,而且商毅對他們也還比較禮遇,如果是一般性質的產財糾紛,有他們出麵,也就差不多了,就算他們敲不定,最多是去找王夫之或李岩出麵,沒必要捅到自己這裏來。但政治問題,則又另當別論了。

既然是黃宗羲的朋友,一定不會一般人,不是東林就是複社,起碼和他們也有一定的關係,而且又是從廣西回來,估計就是和永曆朝廷有點關糸,甚致可能在永曆朝廷裏當過官,因此被人抓住這一點不放,進行誣告,到是很有可能。當然也不排除這個人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到是要先調查清楚,不能妄下結論。

於是商毅道:“南雷先生,你這位朋友叫什麼名字,是怎樣和別人起的爭端。”

黃宗羲道:“他姓顧,名炎武,字寧人。”

商毅聽了,差一點從椅子上站起來,顧炎武,這不是明末清初三大宗師中的又一位嗎?自己曾經派人去他的老家昆山縣找過他,但自從南京失守之後,顧炎武就南下投靠了當時是隆武朝廷,一直就沒有再回到昆山,怎麼現在他又回來了,而且還在自己的治下吃了官司,不過顧炎武曾是複社的成員,屬於東林的傍係,而且和黃宗羲確實認識,兩人還有過一些學術交流,因此也笑道:“原來是亭林先生,我是久仰大名了。”

黃宗羲先是一怔,隨後又想起來,以前商毅曾引用過顧炎武所說的亡國與亡天下這一段話,他聽說過顧炎武,到並不是客氣話。而且聽這口氣,商毅對顧炎武的印像似乎還不錯,心裏又是一喜,這麼看來,顧炎武的這場官司,到是有著落了。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就是他。”

商毅笑道:“如果是他,到是不用懷疑,我馬上下令到蘇州府,先將亭林先生釋放出來,不過俱體是怎麼回事,我總要弄清楚。”

黃宗羲趕忙道:“多謝王爺。不過這件事情還牽連到了昆山葉家。”

商毅聽了,也不僅苦笑了一聲,原來還扯到葉家去了。昆山葉家在蘇州也算是一個豪族,商毅接管了蘇州府的時候,葉家到是很快就倒向商毅,而在商毅稱了靖北王之後,曾經托人想和葉瑤瑱認親,這在中國古代是常有的事情,借用同姓的優勢,和皇宮裏的某位嬪妃認成親屬,雙方各取所需,內外互助,反正宗族的事情,誰都說不清楚。但被葉瑤瑱婉言謝絕了,不過在昆山一帶,卻仍有這種傳言,說葉家和葉瑤瑱是同宗。估計這件官司也有一點這個因素在裏麵。

而這場官司的經過是這樣的,現在的家主名叫葉方恒,和顧炎武是同鄉,兩人還七拐八彎的有一點親戚關係,因為葉、顧兩家都是昆山的豪族。

在崇楨末年,顧炎武的祖父顧紹芾及兄長顧緗去世,他的堂兄顧維、叔父顧葉墅和他發生了家產之爭,因為顧炎武是過繼之子,因此叔父和堂兄都不想讓他繼承過多的家產,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顧炎武的家宅幾次被人洗劫及縱火焚燒,被迫搬了家。

雖然最後顧炎武分到一部分家產,但也虧了不少錢財,加之他交友甚廣,耗資頗多,經濟上也開始出現緊張,因此不得已把家裏的八百畝地抵押給了葉方恒,以換取一些周轉的錢財。

但葉方恒見顧炎武急於套現,因此拚命壓價,而由於迫於困境,顧炎武隻得接受比實際價格低了一半的費用, 將田地抵押給了葉方恒,當然葉方恒這樣做雖然有些不地道,但也無可厚非,從他的立場說,少花一分是一分,這時雙方也算是合法交易。但田產典押之後,葉方恒還遲遲不肯付款,後經顧炎武多次請求,兩年過後才討回一部分款項,明朝滅亡之後,而顧炎武為複國奔走,又有幾年不在昆山,結果剩下的錢葉方恒一直都沒付。

等顧炎武回到昆山之後,因為家庭生活拮居,當然又去向葉方恒討要剩下的錢,但這時顧家已元氣大傷,早己不在是豪族旺門,因此葉方恒就更加不想付款,而是準備賴掉剩下的欠帳。但顧炎武的性格本來就是十分剛烈,當初葉方恒拚命壓價,就讓顧炎武很不爽,現在居然還想懶帳,顧炎武自然不會答應,也威脅葉方恒要到蘇州府去狀告葉方恒。

雖然顧家巳經衰弱了,但當初白紙黑字,壓據收條都寫得清楚,葉方恒也知道這官司打到蘇州府去,自己八成要輸,而且現在是商毅當政,各地政府到不敢亂來,行賄恐怕也不好使,於是也來了一個先發製人,到蘇州去告稱顧炎武是永曆朝廷派到南京地區來的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