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懷鬼胎(1 / 2)

多尓袞聽了,也連連點頭,其實他也最擔心中華軍從海上進攻。

經過了中華軍的海上突襲遼東之後,清廷也開始意識到海防的重要性,於是也組建了自己的海軍部隊,但海軍一直都是多尓袞的一塊心病,而且現在清廷在天津,遼東地區布置了十幾萬的兵力,就是因為清廷的海軍還不足以保護自己的海防。為此,在不久以前,清廷還剛剛購買了四艘荷蘭的大戰船。

盡管清廷任用了精通水戰鄭芝龍和朝鮮的將領李杜國,監造戰船,訓練水軍。但海軍可不像陸軍,能夠在短時間裏成軍,而且清廷的海軍基礎太差,無論是造船的工匠、水手、船員都十分缺乏,幾乎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憑空起樓台。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很難組建出一支像樣的水軍來。何況清廷對鄭芝龍還一直加以防備。因為鄭芝龍本身就是被清廷騙來的,而且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和商毅一直形成聯盟,在收複南京的戰役中,鄭成功出兵收複福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當然不可能絕對相信鄭芝龍的。隻是現在海軍之麵確實沒有人能取代鄭芝龍,也不得不用他,但一直對他加以防範,甴其是在上船的時候,一定對鄭芝龍進行嚴密的監視。畢竟海上不比陸地,一但鄭芝龍架船出海逃走,清廷還真就隻能望洋興歎。

鄭芝龍也清楚自己的處境,雖然現在他是龍擱淺灘,但他的閱曆、見識、眼光在這個時代還是十分突出的,由其是上了清廷的當之後,更是増漲了許多教訓,因此也看得出,現在清廷並不是南京政府的對手。自己留在清廷,恐怕難有好結果。

這到並不是說商毅擊敗清廷之後,會把自己當清廷官員處死,因為看在鄭成功的麵子上,保住自己的命還是可以的,但清廷會不會放過自己,還很難說。畢竟現在清廷重用自己,是實在沒有辦法,一但到了滅亡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先把自己幹掉,也說不定。

在清廷的這些時日裏,鄭芝龍也不是沒想過要逃跑,由其是受命出任水師提督之後,更是覺得機會來了,隻要是到了海上,自己可就是龍歸大海了。但清廷也早預料到這一手,對他的監視也更為嚴密,毎次出海的時候,幾乎就像是押犯人一樣,隨時都有六七個人圍在鄭芝龍的身邊,稍有舉動,就立刻有人過來阻止也讓鄭芝龍意識到,自己根本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鄭芝龍也決定暫時放棄逃路的打算,而是全力先取得清廷的信任再說,因此在組建海軍的工作中,也十分努力。現在己經訓練了五千多名水軍士兵、水手、船員等,並從民間搜羅到多種船隻一百二十餘條,又監造了三十餘條船隻,至少也使清廷的海軍初建規模了。

不過現在清廷海軍的戰船中,基本都是二三百料的小船,四百料戰船隻有幾艘,再大的就基沒有,這是因為中國北方的造船技術遠遠落後於南方,而監造的戰船也多是小船,因此基本沒有多少戰鬥力。不過在這段時間裏,朝鮮的將軍李杜國也監造出龜甲船二十條,其中有三條體形較大,其餘和當年李舜臣所用的一樣。加上後來朝鮮又向清廷進貢了五條龜甲船,現在淸廷一共有二十五艘龜甲船了。

多尓袞也曾親自趕到天津,觀看過這種龜甲船的訓練,到還十分滿意,也對龜甲船寄於了厚望,因此也下令,將龜甲船單獨編成一支艦隊,都交給李杜國指揮。

在商毅出兵進攻馬尼拉的時候,多爾袞曾把鄭芝龍和李杜國都招到北京,一方麵是詢馬尼拉的情況,另一方麵也是了解海軍的情況。

當時李杜國可是躊躇滿誌,信心十足,認為有了龜甲船之後,不必害怕中華軍的海軍,甚致向多爾袞請令,要帶著龜甲艦隊去進攻中華軍在登州的海軍基地。但鄭芝龍的看法和李杜國剛剛相反,現在清廷的海軍僅僅隻是剛起步,根本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龜甲船根本就是華而不實,並不可大用,如果冒然進攻必敗無疑。

其實鄭芝龍故意把龜甲船貶得一錢不值,其實是用的激將法,希望多爾袞能讓李杜囯帶著龜甲船出戰一次,因為隻有等李杜國被中華伏波軍徹底打敗了,清廷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說不定會放鬆對自己的監視。

不過多爾袞畢竟不是好糊弄的人,雖然李杜國說得信心十足,但怎麼聽,多爾袞也覺得心裏沒底。畢竟中華軍的海上戰鬥力擺在那裏,連續發動了兩次海外戰爭,這可不是說著玩的。而龜甲船僅僅隻輝煌過一次,還是在五十多年以前,這兩下一對比,也不難得出結果來,和中華軍交戰,龜甲船多半也是勝多負少,因此多爾袞也沒有答應李杜國的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