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新王朝建立, 都要建立自己的宗室太廟, 供奉祖先, 和曆代的君王宗族,以及祭拜鬼神的社稷壇。而且太廟和社稷壇也一般都和皇宮建在一起, 因此無論是北京還是南京, 按左祖右社的傳統,太廟的位置都在**至午門這一段中軸道路的東側, 而另一則是社稷壇。
而且在新朝建立之後,一般開國的皇帝都會把自已的祖宗靈位全都都供奉到太廟中來,同時對自己以上三代都還有追加一個皇帝或皇後的封號,盡管他們在生前並不是皇帝,但在死後卻可以享受帝王的供奉。
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空裏,南京的皇宮早己經不存在了,而北京皇宮的太廟和社稷壇,也己變成了文化宮和中山堂。
當然現在南京皇宮還是基本都完好的,太廟和社稷壇也都在,用不著大興土木,但供奉商毅的先人靈位,而有宗室,到是給商毅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因為在這個時代,商毅根本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在商毅剛暫露頭角的時候,還曾經流傳過一段時間,稱他是成化年間的名臣,內閣大學士商輅的後人,但那時商毅己有了自己的目標,並不想別人攀上關係,因此沒有承認。而後來商毅的勢力漸成、獨立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也就沒有人再提這件事情了。而商毅當然也那不出自已的族譜來。就是先人的名字,商毅也隻知道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名字,再上一代,就不知道了,因為在商毅出生前,太爺爺和太祖母就己經去世了。
好在是從一開始商毅就是以平民孤兒的麵貌出現,因此沒有族譜,對自己的先人所知不多,也隻正常,商毅隻好把自的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名字給報出來,而他們的身份,全部都是農戶,祖籍就定在山東沂水縣。而內閣大臣們也給這四位老人擬定了尊號,商毅對此也沒有太計較,他們擬定什麼就是什麼吧,然後命人製成靈牌,供奉在太廟裏,這樣總算是把自己的宗廟給建立起來。
而在稱帝之前,還有其他幾件事情,雖然不算大,但也必須確定下來,一個是皇帝和皇後的服飾,因為在稱帝大典中,其他的嬪妃可以在皇宮裏等著,但皇後是必須出席的,如果是有皇後的話。那麼皇帝和皇後裝的服裝,還有皇帝的冕琉冠,皇後的鳳冠,另外還有皇帝的玉璽大印和皇後的寶印,這些東西都要製造出來,在稱帝大典上都是要用到的道具。
商毅這才知道,原來當一回皇帝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怪不得自己說了一切從簡,還是要拖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這些東西的製作也要周期。當然商毅也會偷懶,隻是一句說,這些物品的樣式就都按明朝的製度來製。但稱帝大典要進行那些項目,每一項又是怎樣進行,就必需由商毅逐一確定。
在十月十二曰這一天,龍鳳袍、冕琉冠、皇冠,鳳冠、還有玉璽都己經製好了,也都一一送進宮來,讓商毅過目試穿。
龍鳳袍各做了五件,每件都是最上等的絲綢,最複雜的提花工藝製做,毎件的樣式都有所不同,是分別應對接見群臣、祭天、祭祖、檢閱軍隊和回宮迎受群臣朝賀的不同的場合穿,而且毎一套龍鳳袍都會配相應的皇冠、鳳冠以及腰一帶、靴子等等。不過其中有一套,就是檢閱軍隊的服裝是由商毅親自設計的。
冕琉冠、皇冠,鳳冠都是用純金打造,並輔以少量的珍珠、翡翠、玉石等等,冕琉冠、皇冠都是以龍紋龍形做為基本造型,而鳳冠當然是以鳳形為基礎。製做的到是相當精致細巧,龍鳳造型都做得栩栩如生,甚到連一片鱗甲、一根羽毛都刻畫的無比精細。
玉璽一共製做了五塊,全部是用最上等的白玉整料雕刻而成。以交龍造型為紐,大小不一,規格為五寸九分到二寸九分不等。
中國的玉璽製度也不是一成不變,而且皇帝也不是隻有一塊玉璽,在不同場合,不同的文件,都要使用不同的玉璽。在秦漢時期形成了八璽製,一直沿用到唐朝,基本都一樣。直到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則獨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而將八璽製改為九璽製,同時又將“璽”改為“寶”,從此以後各朝都稱“玉璽”為“寶”了。而北宋增至十二寶,南宋則是十七寶。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寶,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日常使用外,還供奉著“盛京十寶”。幸好中國是到清朝就打住了,如果後麵還有,估計會超過一百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