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收到中華軍攻占北京的消息, 是在四月一曰。
而這時除了遼東和北京地區以外,西北地區的捷報也在三月下旬傳來,李定國率頜中華軍基本以經收複了陝西、甘肅地區。
西北地區,也是中華軍北伐的一個重點方向,因為西北地區也是中國全盤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連結著蒙古西部、新彊、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明朝建立之後,設立的九邊重鎮中,就在四個屬於西北地區。因此西北地區收複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國家統一。
不過雖然西北地區的戰事,是中華軍北伐戰鬥中開戰最晚的一路,但卻是結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無論是在遼東還是在北京,中華軍和清軍之間,都發生過一些戰鬥,有些戰鬥的規模還不小。但在西北地區,確確實實沒有發生過一場超過千人以上的戰鬥。淸軍幾乎是一路退讓,完全撤出了陝西。
駐守西北地區的是清廷的世襲禮親王瓦克達,和順親王勒克徳渾叔侄兩人。這時兩人手下的總兵力己超過了七萬人。實際是等於一個半獨勢力存在。
在中華軍進行北伐之前,清廷屢次下詔,要求瓦克達、勒克德渾放棄西北地區,退守山西保護北京。但瓦克達、勒克德渾對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著西北地區。不過就在二月中旬的時候,李定國從南陽出兵,向西安發動進攻,也展開了西北地區的進攻。
瓦克達、勒克德渾當然知道,以現在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好在是兩人早就己經做好了後路準備,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卾爾多斯左翼中旗旗主,紮薩克多羅郡王額磷臣達成了協議,額磷臣答應接納他們。因此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抵抗,馬上就放棄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華軍占領了西安之後,繼續北進,而淸軍一路退讓,基本就是清軍退出一城,然後中華軍立刻過去占領。雙方都表現得十分默契,清軍一步一步的退讓,中華軍沒有過份緊逼,隻是跟在清軍的後麵,一步一步的接收,結果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清軍從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鎮,從榆林鎮出關,退出長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區,基本全部讓出了陝西地區。而其他西北地區的清廷官員也都陸繼向中華軍投降。李定國一麵派遣人馬,接收陝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 一麵又分派部隊駐守陝西地區的各處長城關隘, 以防蒙古的進攻。
內閣於四月四日下達內閣令,取消北直錄,除北京地區以外,設立河北省,省會設在真定府;將陝西分設為陝西、甘肅兩省、省會分別為西安府、肅州府;遼東地區設遼寧、吉林兩省,省會分別為沈陽府、吉林府,各省地區,基本與後世差不多。目前暫時實行軍管,內閣將在今年以內,在各地陸續建立行政機構。
而在第二天,統戰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軍區為北京軍區,總部設在北京,暫時兼管北京、河北地區;原山東軍區第四、五、二十四軍組成遼寧軍區,兼管遼寧、吉林、以及朝鮮,由周少桓出任軍區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廣軍區改為甘肅軍區,兼管甘肅、陝西地區。
這樣一來,帝國的八大軍區也以經全部完成,總計有二十四個軍分區,其中南京、北京兩個軍區為四個軍分區,山東、廣東兩個軍區設有二個軍分區,其餘勻為三個軍分區,再加上直屬於商毅指揮,並付責保衛皇室的中央警衛軍,總計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萬之間,再加上海軍部的兵力,這也就夠成了帝國的主力常規軍隊。將付責保衛帝國安全,抵禦外敵,維護帝國的統治及領士完整,以及開拓彊域。當然還有各地方還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隊,以及維持地方治安的機構,也將由統戰部來逐步完善。
到這個時候為止,中華帝國才算是將過去明朝直接控製的土地全部收複為己所有,因此國家的初步統一,也基本完成。現在隻剩下東北北方的寧古塔地區,和西北方邊境的蒙古、青海、新彊、西藏等邊遠地區。不過在這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對這些地區形成過有效的實質性管理,因此隻能逐步來現實,不能急於一時。
不過這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情,因此整個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張燈結彩,慶賀國家統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 耗時達兩年零兩個月的訪歐使團船隊, 終於順利回到中國, 並且到達南京外金川門碼頭靠岸.
訪歐使團船隊是從後明五年(1649年) 二月十二日從南京出發, 二月三十日到達呂宋, 然後駛向歐州的. 出航的時候, 中國方麵派出了五艘帆船, 英國出動了一艘帆船, 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隊. 而在途中還被毀壞了一艘船, 但到達南京的船隊卻有十八艘之多, 除了中國方麵的四艘船以外, 英國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組成的使團回訪中國, 而且這一次英國是希望與中國建立進一步的合作關係, 另外十艘船都是歐州各國, 以及南洋地區的其他國家派出的船隻使都, 隨使團一起, 訪問中國. 當怨也有一些國家沒有派船, 但搭乘中國的船隻, 或其他商船, 也隨船隊一起, 來到中國. 而商毅也決定, 將親自到碼頭去迎接船隊的返回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