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永康堡走出來的共產黨人(2 / 2)

晚年的劉斐章在視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下,在鄭馳的幫助下,完成了近30萬字的《歲月》一書。作為劉氏軍閥家族出現的一個老文藝工作者、一個共產黨員的回憶,這本書無疑也將成為研究劉氏家族的珍貴史料。2006年,對其子女寫下了人生的最後四個字“愛我中華”後,與世長辭,享年98歲。

非常巧合的是,劉斐章的妻子熊采英,和其長兄劉公亮是同一個嶽父。不過略微不同的是,如果說劉公亮與熊範輿之女熊楚英的結合多少有點政治色彩的話,那麼劉斐章與熊彩英的結合則完全是自由戀愛。劉斐章與熊采英在漢口結婚生下一子後,不久便因病去世。這個小孩即是前文中所說的和鄭馳女士到興義捐款助學的劉傑英。

劉從容和劉斐章關係要好的兄妹劉從容。劉從容生於宣統3年,後隨父親遷至北京讀書,受到進步思想影響,走上革命道路。劉從容從北平師範大學附中畢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據劉斐章回憶,其妹劉從容,一個大山溝的女孩,為了追求自由和光明,跑到大城市讀書,接受了革命的召喚,居然能與封建家庭徹底決裂,毅然投身革命,這在三十年代是不容易做到的。她和我在慈忠寺大榕樹下有關人道主義的爭論,她是對的。那個時代不能隻談人道主義。雖然,她比我小7歲,但應該承認,她是我參加革命的第一個啟蒙人。劉從容加人中國共產黨後,積極投身革命洪流,在北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示威遊行。1932年初,根據上級指示又到上海開展工作。據了解劉從容的同學袁行規回憶說劉從容與一個工人出身的共產黨員結了婚,婚後不久就懷孕。但是丈夫這時候卻被派往蘇聯學習。她獨自一人留在上海,沒有工作,沒有生活來源,得了許多疾病。後來組織上設法將她送到醫院,卻不幸因為難產而去世。袁行規在給劉斐章的信中還回憶說:你妹妹自參加革命,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工作十分負責,廢寢忘食。

盡管劉從容加人中國共產黨的時間不長,前後不到兩年,也談不上什麼豐功偉績,但是作為1931年就加人中國共產黨的她,畢競開創了興義的先河,因此英年甲逝的她,仍然應該在興義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2010年6月底,我接到局辦公室通知,到成都出差。路上我才得知此次出差的目的就是到成都大劉氏莊園,了解劉文彩莊園的規模和考察其運作棋式。

出差回來後,新成立的興義市文化體育旅遊發出一文件,即宣布成立劉氏莊園博物館,籌備辦公室,開始全麵對下五屯劉氏莊園現狀進行勘察、資科收集整理及編製各種完善方案。4個月後,籌備辦公室拿出第一份劉氏莊園保護和利用項目建議書,建議得到各級主管部的好評,並由此開始得到貴州和中共興義市委、興義市人民政府的支持,於是從機構上正式成立劉氏莊園管理所,二是投入資金對劉氏莊園進行大規模修繕。

隨著劉氏莊如火如荼的修繕工程,旅發展大會的腳步也日趨臨近,劉氏莊園軟實力提升也被提上議程。對此,中共興義市委、興義市人民政府決定做一個劉氏家族的展覽,出一本劉氏家族的書。由於之前我有過編撰少年何應欽傳紀的經驗,局機關將此項任務交予我,並由黨組書記田進妗對我指導,分管副局長王仕李對我的文字進行把關。

本書以時間為序,以劉氏人物和重要事件為線索,尊重曆史,圍繞劉氏家族的興衰客觀記錄曆史,力爭還原一個真實的劉氏家族給讀者,立體多麵地呈現其家族在曆史洪流中對地方的影響,同時盡力還原興義地區近現代的曆史風貌。

書稿即將付梓,從資料的收集到今天的初具麵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得各部門和各部門領導、同行的大力支持。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相關的曆史資料和前人的論著,均在參考文獻中列出。

由於學識和水平有限,本著嚴謹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誠懇地希望讀者、專家、同行們對其中的謬誤之處批評指正!

2011年8月於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