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漢元帝時西域副校尉胡壯侯——陳湯(2 / 3)

  攻城經過

  甘延壽與陳湯將大軍分為六校,三校走南道,過蔥嶺(喀喇昆侖山脈西部)經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穀,過烏孫與康居境,陳湯沿路捕獲康居副王的親屬及一些貴族,經過解釋,他們願做向導,並將郅支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而後大軍便直抵郅支城都賴水邊,在距城三裏遠的地方安營布陣。隻見城頭上彩旗飄展,數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備,有的向漢軍招手挑逗,甘延壽與陳湯觀察之後便令軍士四麵包圍其城,以箭殺傷守城兵士,於是展開了一場對射。郅支單於得到漢軍進攻的消息時,先打算逃跑,因為他懷疑康居人對他懷恨在心,有做漢軍內應的人。可是又聽說烏孫等國也發兵參戰,他便有走投無路之感。帶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來,說:“不如堅守。漢兵遠來,不能久攻。”(《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

  當漢兵猛烈攻城時,郅支單於身穿甲衣帶領他的妻妾數十人一齊登上城樓,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飛箭射死他幾個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發怒了,下樓騎馬跑回了他的宮室。第二天,陳湯命令將士四麵齊用火攻,又擊鼓助威,漢軍冒著煙火突破外圍的木柵,並且趁機衝進土城。郅支單於身邊隻有男女數百人及一些吏士,毫無抵禦能力。漢兵勇猛擊殺,將郅支刺死。軍候杜勳割下郅支單於的首級,又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的使者,從宮中搜出已故使者穀吉所帶的文書信件。入城將士搜捕敵軍,誅殺了郅支單於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虜敵兵一千餘人,都交給了參與打擊郅支的小國軍隊。大勝之後,甘延壽、陳湯給漢元帝發去那封流傳千古、揚眉吐氣的疏奏:“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於已稱北藩,唯郅支單於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於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半路拘捕

  正當甘延壽與陳湯帶領將士凱旋時,朝中的司隸校尉(執法官員)也從長安出發了,他們於大路之上攔住陳湯,對他進行檢查。原來陳湯向來貪財。攻克郅支城後,繳獲了大量財物,陳湯私自藏起來不少金銀財寶,知情者在西域時便向朝廷舉報了此事,所以司隸校尉攔路搜查,準備拘捕。陳湯立即上書皇帝說:“我與將士們不遠萬裏誅殺郅支單於,按理說,朝廷應派出使者來慰勞軍隊,並表示歡迎,如今卻是司隸來檢查審問,還要拘捕我,這不是為郅支報仇嗎?”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隸,並令沿路縣城擺設酒食夾道歡迎得勝之軍過境。

  劉向推功

  回朝之後,論功行賞時,中書令石顯、匡衡認為甘延壽和陳湯假傳聖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不予誅殺就可以了,如果再予封爵賞賜,那麼今後的出國使者爭先效仿,必然無事生非,為國招難。元帝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但他內心還是想嘉獎有功之將,於是此事便議而不決,拖延下去。宗正劉向認為,對待甘延壽和陳湯僅以功過相抵是不公平的。他又上書皇帝,專門評析了掃除郅支的艱難以及意義,他認為甘、陳“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裏之外,揚威昆山之西,掃穀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呼韓邪單於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籓,累世稱臣。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大勳莫大焉”(《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他引經據典加以論證,又與前朝和當代的功臣名將進行類比,闡明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