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256)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魏征東將軍。隨同司馬懿參與遼東討伐戰。在魏吳東興之戰中擔任魏軍的統帥,被吳將丁奉擊敗。此後隨司馬師討伐毌丘儉,與王基一同圍攻毌丘儉最後的據點項城。
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武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尚書仆射、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的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
《三國誌》注解晉諸公讚曰:胡烈兒名淵,字世元,遵之孫也。遵,安定人,以才兼文武,累居籓鎮,至車騎將軍。子奮,字玄威,亦曆方任。女為晉武帝貴人,有寵。太康中,以奮為尚書仆射,加鎮軍大將軍、開府。弟廣,字宣祖,少府。次烈,字玄武,秦州刺史。次岐,宇玄嶷,並州刺史。廣子喜,涼州刺史。淵小字鷂鴟,時年十八,既殺會救父,名震遠近。
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對清河崔、範陽盧、太原郭、河東柳幾個大姓重重打擊,而胡奮後裔胡國珍之女卻成為北魏皇太後,胡姓於是步入了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餘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後、皇後,盛極一時。
胡奮,字玄威,西晉皇室外戚。性開朗,有籌略,少好武事。其父胡遵是曹魏車騎將軍,封陰密侯,是個官宦世家。早年,胡奮效力於軍中,當司馬懿率領軍隊征討遼東時,胡奮以白衣侍從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了匈奴劉猛叛亂,建立了赫赫軍功,升遷為征南將軍,散騎常侍。胡奮晚年好讀書學習,文章寫得很好,名聲大,而為官所到之處,口碑頗佳。泰始末年,其女兒被選納入宮,被晉武帝立為貴人。因此,晉武帝對胡奮十分信任,先後官拜左仆射、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康九年病逝。
胡貴嬪(?—?)胡芳,西晉人,父胡奮,晉武帝司馬炎妃嬪,生女武安公主。
泰始九年(273年),晉武帝選良家子女充備後宮,選擇其中美貌的以紅色紗布係臂表示入選。胡芳入選後卻在殿下號泣。左右阻止她說:“陛下聞聲。”胡芳說:“死且不畏,何畏陛下!”
胡烈,晉秦州刺史。父遵,魏衛將軍。為將伐蜀。鍾會之反也,烈與諸將皆被閉。烈子淵,時年十八,為士卒先,攻殺會,名馳遠近。烈為秦州刺史,及涼州叛,烈屯於萬斛堆,為虜所圍,無援,遇害。
胡淵(247年-301年)字世元,小字鷂鴟,安定郡臨涇縣人,晉秦州刺史胡烈之子,魏車騎將軍胡遵之孫。曾隨軍參加鍾會的滅蜀之戰。蜀國滅亡後,由父親遣人告知鍾會企圖謀反,便和衛瓘一起誅殺鍾會。後來在八王之亂時受趙王司馬倫調度、與齊王司馬冏軍隊交戰、屢次獲勝時,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而投降並被殺。
24西周胡公滿後東晉散騎常侍——胡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