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達】(1904.10~1989),原名陳建相,字仲順,福建泉州惠安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先後在北平中國大學、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馬列學院任教,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軍委、中央秘書處、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機構工作。
個人履曆
在此期間有《中國四大家族》《竊國大盜袁世凱》《人民公敵蔣介石》等政治論著,成為在中共黨內有影響的理論宣傳家之一。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中共八大後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及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誌總編輯等職。著有《毛澤東論中國革命》等書,並協助毛澤東起草過一些黨的文件。文化大革命期間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當時僅次於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的第四號人物。積極參與林彪、江青奪取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1973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開除黨籍。1976年9月被捕。作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之一,1981年1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8年。陳伯達被定為江青四人幫集團主犯,而非林彪集團主犯。1981年8月5日保外就醫,1989年9月22日卒於北京。陳伯達曾有三任妻子,分別是:諸有仁,餘文菲,劉叔晏。
代表作品在毛澤東眾多秘書當中,陳伯達是擔任秘書時間最長的一個,前後共達31年。成為毛澤東手下的“一支筆”後,也曾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陳伯達善於見風使舵,察言觀色,在“文革”中紅極一時,成為中共“第四號人物”,同時又是臭名昭著的“中央文革小組”組長。“文革”初他曾經是江青的親密夥伴,後來又倒向林彪,成為林彪的“軍師”,成為曆史的罪人。當初他是如何成為毛澤東秘書,並一步步飛黃騰達的?
個人經曆求學生活
陳伯達於1904年10月生於福建惠安縣嶺頭村一個破落的秀才之家。15歲那年,陳伯達考入華僑富商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師範學校(現為集美大學師範學院)。在集美師範學校讀了兩年半後,17歲的陳伯達回到惠安老家當上小學教員,一年後到廈門小學任教。
擔任小學老師時的陳伯達十分傾慕中國詩壇上的“新星”郭沫若,他一遍又一遍拜讀郭沫若新出的詩集《女神》,還寫信給郭沫若,大談讀了《女神》之後的感想。郭沫若給了他回信,使他興高采烈。
1924年,陳伯達在中共早期黨員、福建人張覺覺幫助下來到上海,一邊在一家小報當記者,一邊進入上海大學文學係學習。在這所大學裏,陳伯達受到了共產黨人的熏陶,初步接受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
1925年春,陳伯達回到廈門。就在這年初春,還是文壇上無名小卒的陳伯達在當時頗負盛名的《現代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寒天》。這篇《寒天》竟然緊挨在鼎鼎大名的紅學家俞平伯的文章旁邊。寫這篇小說的時候,陳伯達剛滿20歲,以後他再也沒有創作過小說。
當時正是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21歲的陳伯達信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經人介紹,參加了國民黨。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首先在上海向共產黨舉起了屠刀,趙世炎、陳延年等一大批優秀的共產黨人倒在蔣介石的槍口之下。就在這時,陳伯達由廈門來到上海。麵臨著嚴峻的考驗,陳伯達向中共組織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陳伯達在自己回憶往事的手稿中,是這樣寫他的入黨經過:“我是在蔣介石、國民黨清黨大屠殺的時候,在上海申請入黨的。在大屠殺的反革命恐怖中,在各大報紛紛登出共產黨組織被破壞和大批叛徒自首啟事的恐怖中,我自願列在偉大共產黨隊伍中,就免了我入黨的候補期。”
陳伯達在1927年4月下旬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很難在上海立腳。他便奉黨組織之命,跟隨王明、李立山、羅亦農、王荷波等一批共產黨人,一道坐船撤向武漢。到了武漢,組織上分配他到中共中央宣傳部擔任出版科科長。當時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是剛從蘇聯回國不久的蔡和森。不久,陳伯達接到黨組織的通知:派他赴蘇聯學習。陳伯達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被分配在一年級二班。
負責宣傳
1930年底,26歲的陳伯達回國。1931年春,陳伯達來到上海,接上了黨的組織關係。一到上海,陳伯達出乎意料,不但見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同班同學王明,還見到了校長米夫。盡管王明與陳伯達同歲,但當時王明已經以“中央領導”的身份、口氣跟陳伯達談話了。陳伯達在上海逗留了兩個月,被王明派往天津,到中共順直(即河北)省委宣傳部工作,任務是負責出版、編輯一個刊物——《北方紅旗》。
1931年4月8日,陳伯達由上海坐船抵達天津。這一天,中共順直省委機關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大破壞,化名王通的陳伯達,與省委組織部長陳原道、省委書記許蘭芝以及劉寧一、劉亞雄(女)等,計15人一同陷入特務的魔掌。由於省委書記許蘭芝的叛變,特務突破了全案。1931年9月4日,陳伯達與陳原道等人,從天津被押解到北平。陳伯達被判處兩年半徒刑,關進“北平軍人反省院”服刑。1932年,陳伯達出獄。1933年初,黨組織派他赴張家口到吉鴻昌部隊工作。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一二·九”運動。次日,陳伯達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派,趕到北平,與李葆華、柯慶施等一道領導當時北平全市學生的總罷課,並負責執筆起草北平學生運動的宣傳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