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美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科學家。他是研究電學的先驅者,是美國曆史上啟蒙運動的開創者,他生前撰寫的《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傳誦不絕、風靡歐美的文學經典,他在美利堅民族獨立的偉大鬥爭中,特別是在爭取國際援助的外交鬥爭中具有卓越的功勳。在獨立戰爭期間從事的外交活動中,充分展示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體現了他作為一位謀略家的智慧。
富蘭克林誕生在馬薩諸塞殖民地波士頓一個不甚富裕的手工業者家庭。父親是位新教徒,為了逃避宗教迫害,1682年率全家移居北美新英格蘭波士頓。富蘭克林八歲入學,由於聰明過人,成績優異,跳級學習。
富蘭克林很早就從事政治活動,1736—1776年間曆任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議員、費城郵局副局長及殖民地郵政總長。後來積極投身於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解放事業。
18世紀中期,北美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美利堅民族市場已經初步形成,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日益表麵化,13個殖民地聯合起來實行自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為適應這種要求,1754年6月,他以賓州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阿爾巴尼召開的各殖民地代表會議,並提出了有名的“阿爾巴尼聯盟計劃”,呼籲建立殖民地聯盟,實行自治。1758—1762年、1765—1775年,富蘭克林作為賓州殖民地常駐宗主國的代表在倫敦呆了15年。在出使過程中,他向英王請願,寫文章,訪問英國議會,製造輿論,揭露殖民地製度的罪惡,取得了一些成就。
不過,這時的富蘭克林隻是主張實行自治,並不讚成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他力圖通過和平方法解決與英國的矛盾。經過多次反複和動搖,最後在革命浪潮的推動和教育下,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後,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才離英返美,歸國參戰,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事業中去。5月,他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和傑弗遜、亞當斯一起領導了議會中的民主派(主戰派)對保守派(主和派)的鬥爭,並成為《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委員之一。
在獨立戰爭初期,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美軍處於被動地位。為改變不利的形勢,大陸會議采取了積極的、正確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孤立英國,以贏得戰爭勝利。派富蘭克林等人出使歐洲。當時法國是歐洲強國,各國惟法國馬首是瞻,因此富蘭克林等決定首先去巴黎爭取支持。當時法國有些人甚至還說不清楚華盛頓的名字,但作為一位科學家和思想家,富蘭克林卻早已在法國人民中間享有盛名。當這位衣著樸素、和藹可親、不假思索、對答如流的外交家抵達巴黎時,受到法國朝野上下熱烈歡迎,甚至掀起一場富蘭克林熱,他成了巴黎的“中心人物”。
富蘭克林利用他的這些影響,以縱橫捭闔的外交手腕,成功運用了外交謀略思想,積極開展外交活動。他一麵在廣大人民、進步的知識界和資產階級中間廣泛宣傳美國獨立戰爭是正義的事業,爭取進步輿論對美國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一方麵積極在法國軍官中宣傳和活動,表示美國人決心戰勝英國,以引起他們的共鳴,趁機支持北美殖民地打敗英國,報七年戰爭之仇;同時積極開展上層外交,清除國王路易十六及波旁王朝對美國獨立戰爭的恐懼感,並利用法國同英國曆史上延續下來的爭奪海上霸權與殖民地的矛盾,爭取他們對美國的支持。由於富蘭克林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正確的謀略思想的運用,1776—1783年期間,美國從法國獲得大量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據統計,僅1776—1781年間,法國就幫助美國達190餘萬美元。貸款給美國總數達600萬美元。1776—1779年,西班牙也以39萬美元補助金給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