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豐富精當:演講選材的藝術(2 / 3)

在演講選材中,是否典型關係至大。10個一般性的材料,也不可能與一個典型事例的作用和效果相比。因為隻有典型,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最能揭示主旨,最能說明問題。往往長篇大論說不清楚的話,隻要選擇了一個生動典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位叫李寧的青年演講者,他在《自信吧,年輕的朋友》的演講中,選擇了徐悲鴻先生的動人事例,很有說服力。請看:我覺得,自信首先需要一種堅定崇高的信念。徐悲鴻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美術大師,但60多午前的徐悲鴻,還隻是一個無名的青年。1919年,徐悲鴻告別了可愛的祖國,遠渡重洋,到法國去學習美術。當時,由於北洋軍閥腐畋無能,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不僅在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政治上受歧視。一次,一個洋學生向徐悲鴻挑釁說:“中國人,生下來就是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便是把他們送進天堂也成不了才。”一句話,把徐悲鴻激怒了。他拍案而起,炯炯的目光直逼著那個洋學生。他說:“先生,你不是說中國人不成才嗎?那麼好吧,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祖國,我們競賽一下吧。到我們畢業的時候,看看誰是真正的人才!”徐悲鴻學習美術,正是懷著這樣一種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信念。他時刻牢記著他的老師贈給他的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所以他充滿了自信。他經常到羅浮宮、凡爾賽等著名的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而且常常是拿著一塊幹麵包,提著一壺白開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閉館的時候不出門。“有誌者,事竟成。”在他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第一年,就受到法國藝術家佛拉蒙先生的好評,在以後的考試中又多次獲得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畫《遠聞》、《悵望》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受到廣泛的好評。這時,那個曾經向徐悲鴻挑釁的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同學們,聽到這裏,難道我們不為徐悲鴻的這種精神而感奮嗎?難道我們不為我們的民族有這樣的赤子而自豪嗎?難道我們還要為祖國暫時的落後而氣餒嗎?不,絕對不能!我們要以自己青春的雙臂,高舉信念的利劍,緊握自信的盾牌,向困難的魔王宣戰!讀了徐悲鴻先生真實感人的故事,人們對於演講者所要揭示的“堅定的自信”和“崇高的信念”一下就能深深理解,而且,平靜的心靈產生了難以遏止的激情。因為材料不僅真實生動,而且極為典型,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隻要讀了一次就留下久久難忘的印象。可見,選材確實要下一番工夫,真正做到“吹盡黃沙始到金”。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又一篇實例。演講者叫歐陽傑,在《愛的力量》中,他引述了教育學上一個很著名的典型事例說明觀點:上初三時,我在一本雜誌上讀了這樣一則短文:美國赫赫有名的教育家艾森塔爾去一所學校講學時,向一位班主任要了一份學生的成績登記冊,用筆信手在幾個學生的名字前畫了個圈兒。他肯定地說:“他們都將是大有作為的。”那位老師一看,裏麵包括了上、中、下三種成績的學生,便半信半疑地想,這可未必呀。幾年後,事實完全證實了艾森塔爾的預言。聽眾朋友,你一定會像幾年前的我一樣感到不可思議吧?那請你對教育家的答話三思吧,他說:這是愛,是愛的教育的成功。教育家艾森塔爾用畫圈方法激勵學生成功,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實驗,它證明了這樣一個原理:如果教育者對被教育者施以足夠的真摯的愛,那麼,他將會得到對象的肯定的評價和積極配合,他也就可能創造出連自己也難以想像的成就。歐陽傑本人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來十分注意探索教育學上“施之以愛”的這一重大原則,在彙報自己教育實踐經曆時,引述艾森塔爾的實驗作例證,委實是典型之至,有力地證明了論點,深刻地闡發的主題。

不少演講者為了表述主題,往往采用正反典型事例加以對比分析,從而增強演講的說服力。蔡冒奮同誌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演講中,就運用了這種正反對比的方法:1979年12月8日下午,在北京崇文區有一個中學生鮑文利掉進了龍潭湖的冰水裏,20分鍾過去了,小鮑在深水中掙紮,精疲力竭,生命危險;圍觀者逐漸增多……就在這緊急的關頭,附近的解放軍指戰員聞訊趕來,幾個見死不救的青年,竟然對他們喊叫:“大兵,快跑啊,立功的時候到了。”最後,雖然小鮑得救了,但是這一情景卻使人震驚。在曾經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見義勇為,舍己救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發揚光大的文明國度裏,竟然會出現這樣觸目驚心的情景,難怪有人發出這樣的呼籲:“救救見死不救的人吧!”時隔一年多,1981年2月1日下午在北京崇文區,又發生了一個8歲的小女孩吳愛莉掉進護城河的事。這一回情景大不相同:首先發現落水小孩的鐵路巡守工人一邊設法營救,一邊大聲疾呼。聽到呼救,路過此處的首都機械廠青年工人高雲濤第一個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裏,第二個跳下去的是患有冠心病的68歲的退休老工人田紀躍,隨後飛奔而來的劉樹增、柴大勇也跳進了冰水裏……大家同心協力,女孩得救了,但高雲濤和田紀躍卻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龍潭湖到護城河,從見死不救到舍己救人。前後對比,發人深思:為什麼1979年會出現那樣觸目驚心的情景,時隔一年多,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振奮人心的變67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產主義思想在發揚,社會風氣在好轉,偉大的祖國在前進。在同一地區,同屬嚴寒季節,同是有人掉進冰水,一年前是見死不救的“觸目驚心”,一年後則是舍己救人的“振奮人心”。無疑這是兩個典型而生動的材料。演講者把它們放在一起,正反對比,相輔相成,這就產生了單項材料遠遠難以達到的特有說服力。這兩個材料的對照,既說明了社會上各種人在精神道德方麵的巨大差異,又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取得的巨大進展和成效。這篇演講不僅選材得法,而且用材得當,表現了較高的剪裁技巧。正如古人詩雲:“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3材料新鮮俊奇,別開生麵

所謂新鮮俊奇的材料,就是指社會生活中新湧現出的、鮮為人知的事實。有些事實雖然發生在曆史久遠的年代,但一般不為人知,亦具有新鮮俊奇的妙用。在演講中引述的材料,最忌老生常談,司空見慣,正好比“剩飯十遍人生厭”。有一篇演講詞,為了說明老一輩革命家無所畏懼、襟懷若穀的崇高精神境界,引述子這一則極為典型的材料:陳毅同誌在江西蘇區3年遊擊戰爭期間,一條腿受了傷。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傷口逐漸惡化,他決心徹底治一治。一天,他把兩個警衛員叫到身邊,指了指離宿營地不遠的一片小竹林說:“請你們現在把我背到那裏去。”到了小竹林,陳毅同誌又說:“現在你們倆把我捆在粗竹子上,綁結實,綁緊些。”綁好了上身,陳毅同誌又叫警衛員把自己受傷的腿牢牢綁在另一株竹子上。一切準備就緒後,陳毅同誌說:“現在你們用手把我這傷口擠破,把裏麵的爛膿、瘀血、骨頭碴子、炮彈皮通通擠幹淨。”“不行,使不得啊!”兩個警衛員急得連連擺手:“沒有麻藥,怎麼受得了啊!”陳毅同誌這時又是命令又是央求,非要動這次土手術不可。兩個警衛員便含著眼淚給他治傷。隻見陳毅頭上巨大的汗珠一串串往下淌,但他一聲不哼。一個警衛員用毛巾給他輕輕擦汗,剛擦到嘴邊,陳毅同誌便一口將毛巾咬住了。“手術”做完,那條毛巾已被咬破了。這是多麼堅強的意誌啊!這無疑是一個新鮮別致的生動材料,不但使人感到新穎,而且還有傳奇色彩。10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有過關雲長“刮骨療毒”的動人佳話,但比起這段陳毅同誌“治傷”的真實故事,顯然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正是因為這個材料超乎人們的想像,因此就特別具有表現力、感染力。愛迪生曾經有這樣一段至理名言:“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具有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幻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不會有絲毫改變,而最終克服困難,以達到期望的目的。”這正是陳毅同誌無比堅毅、無所畏懼、無比豁達的崇高精神的寫照。

新聞事實,一般具有新鮮、真實的特征。尤其是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實,引述恰當就能特別誘人,使人樂於見聞。李安娜是一位女同誌,1986年她發表過一篇《人才在哪裏》的演講,為了說明我們偉大祖國不乏人才這一主題,她就引述了這樣一個材料:《光明日報》曾刊登過一篇令人震驚、令人惋惜而又發人深省的丈章。1983年,包頭市一位名叫陸家羲的中學物理教師,成功地摘下了數學王冠上的又一顆明珠——斯坦納係列。這是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然而,遺憾的是,最早發現陸家羲這位數學人才的,竟然不是我國數學界,不是中國人,而是一位名叫門德爾鬆的加拿大數學教授!在此之前,陸家羲曾無數次把自己用心血寫成的論文投寄給國內有關方麵,但不是石沉大海,便是被認為沒有價值而原樣退回。就這樣,一塊真金被丟棄,一個人才被埋沒,時間竟然長達20年之久!——諸位,人生能有幾個20年啊!最後,陸家羲迫不得已,隻好把論文寄給美國有名的數學雜誌。出乎意料,這家雜誌僅僅一個月就給他回信了,回信的人就是門德爾鬆教授。信中,教授高度讚揚了陸家羲的論文,是當今世界上,在組合設計方麵最重大的科研成果之一。而與此同時,我國有關方麵卻正在邀請門德爾鬆教授到中國講組合學。門德爾鬆教授接到邀請後,曾吃驚地問道:“請我去講學?講組合學?你們中國不是有陸家羲博士嗎?”請注意,他的稱呼是“博士”。而我們的陸家羲此刻仍然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中學教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