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以情感人:演講打動人心的技巧(1 / 3)

七、以情感人:演講打動人心的技巧

1淨化演說的目的

我們都習慣於想像成功人士是在過一種財富富足且生活又休閑的生活,卻不屑於去發現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你能夠想像一個人是怎樣在短短的23天內奔波全國17個城市演說的場景嗎?先別說奔波的勞累,試問,他這麼辛苦演說是為了什麼?這位偉大的演說者該會是誰嗎?他就是美國前總統布什。事後有記者就演說之事采訪了美國前總統布什先生時問道:“作為一位成功人士,你如此頻繁地奔波在各地演說,你演說的目的是什麼?還有,這麼勞累的奔波,你依然在舞台上激情四射,你保持激情的秘訣又是什麼?”布什先生幾乎是想都沒想,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但我相信無論哪一種標準都應該包含服務人群、貢獻社會,我演說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同時,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心態的鼓舞,才讓我演說時充滿著激情。”

今年的布什先生依然充滿激情和活力,前不久,他號召全美國幾萬人進行了一次馬拉鬆賽跑運動,今年七十七歲的布什先生也熱情參與了本次活動,你想知道布什先生跑馬拉鬆的結果嗎?我告訴你的是,他不僅跑完了全程,而且他跑馬拉鬆的名次排在了第十九位!不可思議,真的是不可思議!

我們看到了布什先生演說的目的和動機有多麼單純,當然也包括他做事的風格。難怪乎他能如此地受到美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接下來,且讓我們繼續從國內外的一些語言專家對演說的定義上來洞悉一下演說的目的性。

國內知名語言專家季世昌、朱淨之在他們著的《演說學》中提到:“演說是以廣大聽眾為對象,以發表主觀思想感情為途徑,以說服人、感染人、培養人、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為目的的宣傳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讀語言學者郭海燕的《實用演說藝術》,書裏麵對演說的定義是這樣的:“就一般意義來說,演說是演說者以誠實自然的態度,用辭句、聲調、姿態、材料作工具,把思想輸入聽眾腦海,使聽眾形成一種與演說者同樣的情緒,以求達到預期的目的。”

還有,國內知名語言專家張銳、朱家鈺在他們合著的《說話訓練》中也反複重申:“演說,也叫演講、講演,指就某些問題麵對聽眾發表係統、成套的講話。是一種高難度的談話訓練形式。”

我尊重也比較認同這些專家、學者們對演說的定義,同時,我更認同亞裏士多德對演說定義的說法:演說是一種將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即動作有機結合,以傳情達意的技巧。它不僅僅講究內容,而且更注重表達的方式、技巧。另外,亞裏土多德說演說必須具備兩種技巧,一種是聲音控製的技巧;另一種是肢體語言的運用技巧。肢體語言往往是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露,一般而言,是很難蒙蔽觀眾的。假如你說出來的內容與動作和語調所表現的含義不一致,那麼是不會有人相信你的話的,而是更傾向於相信動作和語調所傳遞的信息。

“你是誰?我為什麼要聽你講?”這是演說者首先要了解並且明確,的。亞洲著名演說家陳安之演說時不止一次提到,他21歲時聽到了他的老師——世界潛能成功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演說。這場演說幫助了他,也真的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短短6年間,他備受激勵並不斷付諸行動以求成功,27歲時,他就影響和教育了數十萬人,同時自己也獲得了事業上的發展。事實上,最有價值的演說隻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幫助別人,在教育傳播感化別人的過程中並讓別人采取行動,你一定要抱持這樣的目的,否則,別人為什麼要聽你講,憑什麼要聽你講?用一顆幫助之心去演說,別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你的真誠,你才能真正說服你的聽眾行動。真誠的力量是無止境的!

2為了聽眾而不是自己來演講

演說是為了聽眾,而不是為自己。

演說專家約翰·哈斯靈認為,演說的內容“必須要引起聽眾的興趣給你發言權,並非讓你灶耀自己的知識,或緬懷往事。你站在台上演說是為了滿足聽眾的需要,而不是你自己需要演說”。

該教授的觀點雖說不盡完全。但按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論來談演說,說到人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一次成功的演說,演說者本身也可實現這些需要。看來成功的演說必須要符合聽眾的需要(包括興趣、利益等)。

你去仔細聆聽一下世界級大師安東尼·羅賓數年前和現在的演說碟片,你發現他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問聽眾問題。為什麼要問問題呢?問聽眾問題才能讓你更了解聽眾的興趣,你能根據聽眾的興趣演說以滿足聽眾的需要,所以,一直以來問問題都被名家認為是演說說服聽眾最好的方式之一。

改變從頭開始,說服由心開始。說服,攻心為上,先問一些觸動人心的問題,慢慢問一些打動人心的問題,最後問一些引人人勝、震撼人心的問題。問聽眾問題,這表示你尊重聽眾並能讓他們參與到演說當中來;問聽眾問題,這一舉措能幫助你了解聽眾,你才能有效引導聽眾進入你的演說主題,並認同。

演說真正要做到說服聽眾,最好的方式就是設計一些好問題,正如法國作家瓦爾仄所說:評價一個人的依據是他所提的問題,而不是他的回答。科學家尋求真理都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卓有成效的演說家往往是以提問的方式作為演說的開頭,而這些問題正是演說所要討論的話題。有些問題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其實說服的力量是在於信心的征服和恰到好處地表達聽眾的心聲。因此,恰當的問題總是演說的焦點。

你講的都是假的,聽眾講的才算真的,這就是說服聽眾的真諦——引導聽眾自己說服自己。因而在演說的過程中你不斷地要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聽眾,問問題是引導聽眾一種好的方式,至於如何問問題,憑借我數年的經驗,我向各位提出如下建議:

(1)問聽眾簡單、容易回答的問題;

(2)問聽眾很容易回答“是”的問題;

(3)問聽眾在你的引導下必須回答“是”的問題;

(4)問聽眾二選一的問題(也稱預先框視問題)。

在演說的進程中,至於在什麼時候你該問哪一類型的問題,在什麼時候你該提出問題,這都沒有定律,全憑你的靈活運用。

“注意力等於事實”。問問題就是為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任何一場演說,在演說前,我建議你同時一定要關注如下六個方麵,整場演說中,如你圍繞以下六個方麵來提問,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