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恢宏博大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成就卓著,舉世矚目。特別是中國古老的科學技術,更是創造了人類發展的一個個裏程碑,在世界可謂是獨領風騷,其曆史簡直異常輝煌。

工具的製造是原始技術開始的標誌。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征服自然界的物質基礎十分薄弱,因而,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的萌芽和發展非常緩慢。

隨著青銅時代的到來,這一時期的科學技術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有了巨大進步,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銅器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標誌物。夏、商、周的科技進步,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春秋戰國是中國科技知識進一步積累與奠基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秦漢及其後的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漢時代科技最顯著的特點是科學建製完整、技術體係統一。在這一時期,傳統的農、醫、天、算四大學科體係框架已基本形成,冶煉、紡織、土木建築、造紙、船舶製造等主要技術體係及風格也大體確立,從而為此後近兩千年的中國科技發展確定了大方向。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政局動蕩,科學技術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曲折中進步著,有些學科甚至獲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農業、機械、數學、天文曆法、地理、化學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綜觀隋唐科技,可謂是全麵推進,重點突出。這一時期既是對先前諸多科技領域的成就進行了繼承與發展,又開創了多方麵的世界之最。

在宋元時期,雖說一直戰火紛飛,社會也動蕩不安,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卻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可謂人才輩出,碩果累累,取得了一係列極其突出的成就。

明清時期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曆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在明代,中國傳統科學技術趨於成熟,中國在大部分科技領域仍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各方麵的成果得到總結,出現了一批集大成式的著作。但在明末清初,中國的科學技術卻裹足不前,開始落伍於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滾滾洪流了。

近代中國的落後與貧弱促使許多有識之士開始積極探索中華民族的富強之路,放眼看世界一時間成為時代的潮流。隨之而來的洋務運動則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熱潮,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中國社會發生了重大轉折,現代科技教育體製開始建立。繼來之而來的新文化運動,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科學精神在中國的啟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曆史嶄新的一頁,也開始書寫科學技術的新篇章。經過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的拍打鍛煉,如今中國的科技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一日千裏。更多的科技新成就,必將彙聚成一盞盞明燈,發出更加耀眼的光!

為了全景式展現中國科學技術成長壯大和發展演變的軌跡,描繪出科學家探索自然奧秘、造福中華的奮鬥曆程,以及在西學東漸背景下所作出的回應和為追趕世界科技潮流所進行的不懈追求過程。為此,我們特別編輯了這套《中國科技漫談》,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藥、農業、建築、軍事等內容。

本套書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圖文並茂,體係完整,有助於讀者開闊視野,深化對於中華文明的了解和認識;有助於優化知識結構,激發創造激情;也有助於培養博大的學術胸懷,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從而更好地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全麵發展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可讀性和啟迪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中國科技、增長科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