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嫁為皇貴妃(1 / 2)

莫錦顏端坐在奢華殿之上,小皇帝右下側處,靜婉可人,奢華殿殿如其名,白玉雕飾,渡金鑲邊的地板,及盡所能的奢華無度。

小皇帝耀武揚威的看著群臣入座,他今日從項穀庭手中將莫錦顏搶到手,他自然是覺得風光無限的,庭王爺至高無上的權威,今日終於產生了一個弱小的突破點。

這個突破點意味著,小皇帝以後可以漸漸的將項穀庭的勢力分崩瓦解徹底,以後楚皇朝,就再也不是他一手遮天的年月了。

莫錦顏心中微微一歎,古時男人們爭權奪勢,女人總是悲劇的,她現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了這種悲劇的存在,她覺得若是換一個女人去,必然是應付不了這等局麵的才是。

“莫姑娘,如此良辰,你不如獻歌一首為眾臣助幸一番如何?”小皇帝很有興趣的發了話,垂頭順眼的盯著莫錦顏。

莫錦顏微微一笑,起身應道:“既然皇上想了,那奴婢定然遵命。”

“好,來人呀,把琴搬來。”小皇帝眉飛色舞的下達著命令,時不時偷偷斜眼瞪著項穀庭,項穀庭陰沉著臉不作應答,他此時心裏想的是慕思鈴的處境,並不單單是莫錦顏如何,他鬧不準莫錦顏究竟怎麼想的。所以這副糾結看在小皇帝眼裏,他竟然是以為他是被自己弄到心思抑鬱了。

莫錦顏起身走向那架被渡的金壁輝煌的琴,她覺得有點諷刺,隻是古琴而已用得著這麼隆重麼。這小皇帝想炫耀想多了吧。

“莫姑娘,今天想彈奏什麼曲子?”小皇帝得意洋洋的問道。

莫錦顏微微一笑,將手在琴上輕撫而過,她淺聲道:“若是各位大人和皇上不嫌棄,奴婢願意上奏一曲,三生石,三世路。”

她話音一落,指尖也已經在琴弦之上飛舞成曲,清亮又別具風格的調子在她的指下緩緩流出,項穀庭紛亂的心緒也一下子被這曲子所吸引住,他抬起眼來,眉色之間的驚奇可見一般,因為在庭王府時,莫錦顏從來沒有跟他彈唱過這首歌。

窗外寒星冷月隔著霧

長夜對殘燭

鏡中愁容滿麵發未梳

素顏眉頭蹙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誤

相思穿腸肚

悠悠歲月幾番寒暑

此去經年陌路

三生石 三生路

三世情緣塵歸土

單相思 莫相負

再見時盼如故

如花美眷誰人顧

浮生無你隻是虛度

似水流年惹人妒

人間有你卻勝無數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手握傳世的信物

而你此刻身在何處

沒有你 不見你 未見你

芳心問誰吐

沒有你 滿腹的心事向誰訴

隻因你 讓青史絕唱於千古

誰說莫把青春誤

浮生無你隻是虛度

誰說莫把伊人負

人間有你卻勝無數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手握傳世的信物

而你此刻身在何處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可你轉世的臉譜

究竟輪回在哪一戶

沒有你 不見你 未見你

芳心問誰吐

隻因你 讓青史絕唱於千古

莫錦顏彈唱著這曲調子,整個奢華殿中驚豔成了一片,這曲調子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歌音,莫錦顏總是能給他們帶來這樣或者那樣的新鮮感。

小皇帝很是得意,他娶得如此貴妃娘娘怎麼能不心生得意,但是他還是下令了傳了菜,奢華殿中一時人聲鼎沸,各色菜級紛紛映入眾人眼前。

莫錦顏抬頭凝望,隻見眾人各據一桌,分別都有自己的分宴,她心下納悶,難道這個時代裏的人們還是分餐製不可麼?

也不知道,中國古代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合宴的,就連這個被錯亂開的朝代,都按著它必然的行經一往無前著。

莫錦顏想起自己平時在庭王府吃飯時,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即使是跟人同宴,也很少會攙和到別人的菜,一般都是由丫鬟分餐,一個王府都是那般,何況是個皇宮之中。

孟嚐君廣招天下賓客,他禮賢下士,對前來投奔他的數千名食客,不論貴賤,一視同仁,而且和自己吃同樣的饌食。一天夜晚,孟嚐君宴請新來投奔的俠士。宴會中,有一侍從無意中擋住了燈光,一俠士認為這裏麵大有文章,一定是自己吃的膳食與孟嚐君的不一樣,不然侍從何以要遮住燈光呢?於是此人怒氣衝天,放下筷子,欲離席而去。孟嚐君為說明真相,親自端起自己的飯菜給俠士看,以示大家用的是同樣膳食。真相大白後,俠士羞愧難當,遂拔劍自刎以謝罪。如果當時實行的是合餐的會餐製,該俠士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懷疑了。 另一個有力的證據是南朝時期的事例。據《陳書·徐孝克傳》記載,國子祭酒徐孝克在陪侍陳宣帝宴飲時,對擺在自己案前的饌食,一口未吃,可是當散席後,他麵前的饌食,卻明顯減少了。原來,徐孝克將一些饌食悄悄帶回家孝敬老母了。這使皇帝很感動,並下令以後參加禦宴,凡是擺在徐孝克案前的饌食,他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帶一些回家。這也說明,當時實行的是一人一份的分餐製。 從古代的繪畫資料和考古發掘中,也可找到我國隋唐以前實行分餐製的實證。從出土的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均可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景,卻未見多人圍桌歡宴的“合餐”畫麵。從出土的實物中,也有一張張低矮的小食案,分餐時一人一案。 據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記載,我國從唐代由分餐製又演變為合餐的會食製,其重要原因是由於高桌大椅的出現。周秦漢晉時代實行“分餐製”應用小食案進食是個重要因素。自從公元5世紀至6世紀新的高足坐具和大桌出現後,人們已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從而也直接影響了進食方式的變化。用高桌大椅合餐進食,在唐代已習以為常。從敦煌一七三窟唐代宴飲的壁畫中,已可見到眾人圍坐在一起合餐“會食”的場景了。當然,我國由分餐製轉變為會食製,這中間還有個發展過程。起初,人們雖然圍坐在一桌合餐,但饌食仍是一人一份。也不知道楚皇朝什麼時候才會結束這種分餐製,走向一個必然的大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