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聽歌跳舞的植物
聽音樂高產的農作物
加拿大有個農民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小麥試驗地裏播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鳴曲,結果聽過樂曲的那塊實驗地獲得了豐產,它的小麥產量超過其他實驗地產量的66%,而且麥粒又大又重。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一位農學家在溫室裏種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時控製溫度、濕度、施肥量等各種條件,隨後在溫室裏放上錄音機,24小時連續播放著名的《藍色狂想曲》。
不久,他驚訝地發現,聽過樂曲的籽苗比其他未聽樂曲的籽苗提前兩個星期萌發,而且前者的莖幹要粗壯得多。這讓這位農學家感到很出乎意料。
後來,他繼續對一片雜交玉米的試驗地播放經典和半經典的樂曲,一直從播種到收獲都未間斷。結果又完全出乎意料,這塊試驗地比同樣大小的未聽過音樂的試驗地,竟多收了700多千克的玉米。他還驚喜地看到,收聽音樂長大的玉米長得更快,顆粒大小勻稱,並且成熟得更早。
如果能在農田裏播放輕音樂,就可以促進植物的成長而獲得大豐收,這似乎不是遙遠的事情了。美國密爾沃基市有一位養花人,當向自家溫室裏的花卉播放樂曲後,他驚奇地發現這些花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些栽培的花卉發芽變早了,花也開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經久不衰。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麗,更加鮮豔奪目。
不同植物的不同音樂愛好
那麼,植物到底喜歡聽哪種音樂呢?人們繼續做實驗,對一些番茄有的播放搖滾樂曲,有的播放輕音樂,結果發現聽了舒緩、輕鬆音樂的番茄長得更為茁壯,而聽了喧鬧、雜亂無章音樂的番茄則生長緩慢,甚至死去。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能聽懂音樂,並在輕鬆的曲調中茁壯成長。甜菜、蘿卜等植物都是音樂迷。有的國家用聽音樂的方法培育出2500克重的蘿卜,小傘那樣大的蘑菇,2700克重的卷心菜。
黃瓜、南瓜喜歡簫聲;番茄偏愛浪漫曲;橡膠樹喜歡噪聲。美國科學家曾對20種花卉進行了對比觀察,發現噪音會使花卉的生長速度平均減慢47%,播放搖滾樂,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也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每天早上給黑藻舉行25分鍾的音樂會,不到十天功夫,它們就繁
殖得“子孫滿塘”。曾有人讓含羞草在每天清晨欣賞25分鍾古典歌曲,這些羞羞答答的草,聽了古典歌曲以後,好像心情特別舒暢,生長速度顯著加快,枝葉也更加茂盛了。
據實踐證明:鳳仙花、金盞菊和煙草等對小提琴的曲調,有特殊的“感情”。那些欣賞過音樂的灌木,枝葉也長得比一般的灌木更加稠密繁茂。
植物聽音樂的原理是什麼呢?原來那些舒緩動聽的音樂聲波的規則振動,使得植物體內的細胞分子也隨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陳代謝,而使植物生長加速起來。
會跳舞的舞草
在我國的廣西、福建、台灣,以及越南、印度等地確實生長著一種會跳舞的草,人們管它叫舞草。跳舞草與大豆一樣屬豆科,是大豆的“近親”。
它的葉片是由3片葉組成的複葉,中間的那片葉特別大,為長圓形,而兩側的葉子很小。開紫紅色的花,結一種直鐮刀形的莢果。有趣的是,舞草的兩片小葉,可自由地回轉運動,大約每分鍾轉一次;中間的大片葉隻做角度約為6度至20度的搖擺運動,看上去好像在不停地跳舞。
舞草舞動之謎
舞草為什麼會跳舞呢?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舞草的跳舞行為與陽光有關係。如把舞草移到黑暗的地方,它的動作就會慢慢減弱,以致最後停止;如再把它移回陽光下,它又開始舞起來了。此外,舞草的跳舞行為與溫度也有關係。如外界溫度達到30攝氏度,西側的小葉跳得最歡,而且舞步呈圓圈狀;如氣溫低於或高於30攝氏度,它就跳得沒有那麼暢快,並且舞步呈橢圓形。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進一步揭開了舞草跳舞的奧秘。原來,舞草葉柄的葉座細胞在陽光和溫度的刺激下,會收縮或者舒張,
由此導致了葉片的運動。這種運動有利於舞草本身的生存:減少陽光的直射麵積,減少水分的蒸騰,防止昆蟲等動物的危害。這麼說來,舞草跳舞並不是要給人欣賞的,而是出於它自己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