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動物合作
螞蟻和金合歡
非洲肯尼亞大草原上的金合歡樹都長滿了銳利的刺,這是防止食草動物侵犯它們的有力武器。其中有一種金合歡樹另外還長著一種特殊的刺,刺中空,下端膨大,風吹過會發出像哨子一樣的聲音,所以,它們被叫做哨刺金合歡。
在哨刺裏頭,經常進進出出著一種褐色舉腹螞蟻。非洲的草原在旱季則變得幹裂,因此,不適合螞蟻在地下建巢,螞蟻就把家安在了金合歡樹上,住在空心的刺裏頭做起了房客。當長頸鹿等大型食草動物小心翼翼地躲開刺去吃金合歡樹上的嫩葉時,扯動了樹枝,舉腹蟻覺察到後便蜂擁而至,拚命地叮咬長頸鹿的舌頭,迫使長頸鹿離開。
金合歡樹為了留住螞蟻當保護神,還慷慨地為它們準備了美味的食物:在樹葉基部有蜜腺分泌蜜汁供舉腹蟻享用。
除了這種褐色舉腹蟻,還有兩種舉腹蟻也以金合歡為家。一棵金合歡樹上隻能生活著一種螞蟻,如果有兩種螞蟻撞到了一起,它們就會展開決鬥,直至有一方獨霸金合歡樹。
在戰爭中,褐色舉腹蟻往往占優勢,大約一半以上的金合歡樹都被這種舉腹蟻占據。螞蟻和金合歡的相互關係,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螞蟻需要金合歡為它提供食宿,而金合歡也需要螞
蟻保護自己少受食草動物的侵害。螞蟻還能清除與之競爭的其他植物。倘若沒有螞蟻的保護,金合歡就會被食草動物吃掉,或被其他植物排擠。
樹棲蟻和蟻棲樹
南美洲巴西的密林中,生長著一種屬於桑科植物的蟻棲樹。這種樹的樹幹中空有節像竹子一樣,葉子卻像蓖麻那樣具有掌狀單葉。樹幹表麵密布著無數的小孔。仔細看可以看到有些螞蟻從這些小孔進進出出。
在同一密林中,生長著一種森林害蟲,這就是專吃各種樹葉的齧葉蟻。但這種齧葉蟻對蟻棲樹卻無可奈何。原因是蟻棲樹上同時生長著另一種叫“阿茲特克蟻”的益蟻,也叫樹棲蟻。原來,蟻棲樹中空的軀幹是樹棲蟻的理想住宅。
每當齧葉蟻前來侵犯它的住房時,樹棲蟻們團結起來奮勇迎敵,堅決將齧葉蟻驅逐出境,保衛房主的樹葉安然無恙,鬱鬱蔥蔥。
蟻棲樹不僅為樹棲蟻提供免費住所,還產一種小果子專供樹棲蟻享用。這是因為蟻棲樹的每個葉柄基部長著一叢細毛,其中長出一個小球,叫“穆勒爾小體”,是由蛋白質和脂肪構成的,給益蟻提供了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
奇怪的是這些小果子被搬走以後,不久又生出新的來,使益蟻長期有東西吃。
樹棲蟻為報答房主的殷勤款待,不但可以驅趕和消滅各種食葉蛀木害蟲,特別是齧葉蟻,也傾全力為蟻棲樹做其他好事。
比如,樹棲蟻精心清除樹上有害的真菌,幫助蟻棲樹同討厭的藤本植物作鬥爭等。
在樹棲蟻的保護下,蟻棲樹已經喪失了同類植物所具有的各種防衛能力,所以,一旦失去了樹棲蟻的保護,它便無法生存了。
金魚草與蜜蜂
金魚草,也叫龍頭花,它是唇形花冠,但是唇形花冠的上下唇老是互相扣緊閉合著。雌蕊、雄蕊和蜜腺都閉鎖在花筒裏麵,在這樣的一種結構下,如果昆蟲太小,就不能撥開下唇,進入花內。
如果昆蟲太大,雖然能撥開下唇,也不能進入裏麵。隻有像蜜蜂這樣的中等昆蟲,既能撥開下唇,又能進入花冠筒內。
當蜜蜂探身進入花冠筒時,它的背部就接觸到了花藥和柱頭,由於花藥在兩側,柱頭在中央,因此同一朵花的花粉不致被蜜蜂帶到自己的柱頭上,而蜜蜂背部帶來的金魚草花的花粉正好觸在這朵花的柱頭上,從而完成了異花傳粉。
蘭花與黃蜂
熱帶有一種蘭花,它的下唇花瓣很像一隻浴盆,裏麵常貯滿清水。浴盆內有一條狹窄的甬道,甬道的頂部生有雄蕊和雌蕊。當黃蜂鑽進花內吸蜜時,一失足就會跌入浴盆內。當它濕淋淋地爬起來掙脫逃走時,隻能從甬道爬出來,這樣就讓黃蜂把從別朵蘭花裏帶來的花粉,塗抹在這朵花的雌蕊上,同時又讓黃蜂把這朵花的花粉帶出去。
上麵的例子告訴我們,不同種類的昆蟲為特定的開花植物傳送花粉,同時又以這些植物的花粉作為自己的營養物質。在這種互利互惠、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它們各自的種族都得以繁衍。植物與昆蟲的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