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鷲“禿頭”的奧秘(1 / 1)

禿鷲“禿頭”的奧秘

“清道夫”禿鷲

禿鷲的別名叫“狗頭雕”或“座山雕”,沒有亞種分化,分布於地中海盆地至東亞的廣大地區,冬季也到印度、泰國和緬甸等地。我國大部分地區見到的都是罕見的留鳥,部分遷徙或是在繁殖期後四處遊蕩。

禿鷲生活在我國西北部的高山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種鷲類。它們常常會站立於山頭之上,目光炯炯,威風凜凜。禿鷲的 體長超過1米,體重在7000克左右,通體烏黑色。

禿鷲在青藏高原上還有一個名字叫“清道夫”,也就是說,凡是自然界中由於各種原因死亡的動物的屍體,大部分都是由禿鷲和別的“清潔隊”的隊員來清理的。禿鷲通常完成清理的第一道工作,它們先用那尖尖的嘴和銳利的爪子將屍體開膛破肚,然後啄食髒器、屍肉。

禿鷲“禿頭”的奧秘

禿鷲是一種比較奇特的動物,主要奇特在它們的頭頸部有一塊是裸露的,與周圍密布的絨羽很不協調。那麼,禿鷲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呢?

我們知道禿鷲常吃動物的屍體,在這個過程中,禿鷲經常要 把頭頸伸到屍體裏麵去,那麼頭頸處長滿羽毛就很不方便,所以,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禿鷲的頭頸部位就漸漸變得裸露。

此外,禿鷲裸露的頭頸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便於消毒。禿鷲會毫不留情地把裸露的頸部暴曬於草原炙熱的陽光下,如此一來,病菌也就在禿鷲身上待不下去了。所以,盡管禿鷲長得很難看,但它們的禿頸卻是對其“清道夫”生活的一種保護。

禿鷲身體顏色變化的奧秘

禿鷲在爭食時,身體的顏色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平時它們的麵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藍色的。當它們正在啄食動物屍體的時候,麵部和脖子就會出現鮮豔的紅色。這是在警告其他禿鷲:趕快跑開,千萬不要靠攏。

一隻身強力壯的禿鷲氣勢洶洶地跑來爭食,如果正在啄食的 禿鷲招架不住,無可奈何地敗下陣來,離開原來的位置,這時,它的麵部和脖子馬上從紅色變成白色。勝利者趾高氣揚地奪得了食物,它的麵部和脖子也變得紅豔如火了;失敗者開始平靜下來了,它逐漸恢複了原來的體色。根據這些體色的變化,人們便可以知道禿鷲體力的強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