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姆
黃馬姆也稱“黃鰭連尾鮰”,是指分布在北美的一種美洲鯰魚,身體矮胖,體長大約0.05米至0.075米。連尾鮰的特點是脊鰭很長,有些種類的連尾鮰脊鰭和毛鰭連在一起。胸鰭上常有鋸齒狀的刺,刺的根部有毒腺,被它刺傷以後會產生疼痛的創傷。如今,連尾鮰主要分布於北美洲,是世界上22個珍稀物種之一。
伍德蘇鐵
伍德蘇鐵被列為野外滅絕物種。迄今為止,隻在南非發現了一棵伍德蘇鐵。雖然當地人過度砍伐伍德蘇鐵以作為藥用,加速了野生種群最後的消失,但該物種的滅絕可能是一個自然事件。
1916年,最後一棵伍德蘇鐵被移植到植物園,目前該植物不再存在被引入到野生環境的可能,因為僅現存的這棵植物是雄性,並且它被人為性破壞的可能性很大。
豹貓
豹貓是產於亞洲的貓科動物,許多台灣的地方民眾則習稱為“石虎”。
豹貓的體型與家貓大致相仿。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種顏色:南方的豹貓為黃色,北方的則為銀灰色。其胸部及腹部是白色,斑點一般為黑色。
豹貓是夜行動物,通常以齧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
由於人類的濫開發,有野生豹貓處除了德克薩斯州美國已無野生豹貓。這種難以捉摸的貓科動物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荒野還有活動的跡象,但對於它們具體的數量幾乎沒有可靠的數據。
毛島蜜雀
毛島蜜雀是1973年由夏威夷大學的學生在茂宜島海勒卡拉國家公園東北部海拔1980米的地方發現的。根據DNA的分析顯示,它們屬於一個古老的管舌鳥分支,其結構也與其他夏威夷的管舌鳥不同。
根據化石記錄,毛島蜜雀隻生活在茂宜島的幹旱部分,介乎海拔275米至1350米。發現時估計它們隻剩下200隻,每平方千米約有76隻。至1985年,每平方千米就隻剩下8隻,可見在10年中其數量大幅下降超過90%。
1980年,它們就已經在東邊消失,隻分布在哈那威的西部。至2004年,多次的勘察都未能再次發現它們,但仍然將其列為瀕危物種,有待更確實的資料才決定是否列為滅絕。
加州禿鷹
加州禿鷹是北美鳥類中體型最為龐大的一種,重約10千克,翅膀長度約3米。它們可以飛到5000米的高空,每天可以飛200多千米找食物。這種來自座山雕家族的禿鷹靠食用動物的屍體及腐肉生存,被稱為自然界的“清道夫”,是生態係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物種。
它們是冰河時代幸存下來的產物,但卻無法逃脫人類的毒手。這些大自然的“拾荒者”不是遭到獵人槍殺,就是因為品嚐獵人投下的毒物而一命嗚呼。1985年普查到的野生禿鷹僅存9隻。目前,由於人工繁殖和鉛質彈藥的減少使用,該物種有起死回生的跡象,加州禿鷹的總數量已經達到200多隻。
夏威夷鵝
夏威夷鵝又名“黃頸黑雁”或“黃額黃雁”,是夏威夷特有的一種雁,屬雁形目,鴨科。它們與加拿大鵝有血緣關係。加拿 大鵝遷徙到夏威夷以後,進化而成的不會遷徙的陸棲鵝。
在1952年,夏威夷鵝的數量隻剩下屈指可數的30隻。人們不得不把它們捉回來飼養。然而,飼養後放回野生地的雁卻難於自我繁殖。
狼獾
狼獾也稱“貂熊”,外形介於熊與貂之間,頭大耳小,背部彎曲,四肢短健,彎而長的爪不能伸縮,尾毛蓬鬆。身體兩側有一淺棕色橫帶,從肩部開始至尾基會合,狀似“月牙”,故又有“月熊”之稱。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