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3 / 3)

過去,貂熊還曾出現在美國南部地區,例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

現在僅剩我國大興安嶺地區還有少量殘存的種群,隨著林區 的大規模開發,嚴重地侵吞和破壞了貂熊的生活環境,使它們退縮到更靠近西部和北部的森林腹地,處於極度瀕危狀態。我國貂熊估計僅為200隻左右。

奇裏卡瓦豹蛙

這種動物生活在沼澤地、低草地及池塘,常遠離水域。豹蛙的蝌蚪吃水藻和其他水生植物,有時也吃死蝌蚪或其他更小的無脊椎動物。

奇裏卡瓦豹蛙吃它們能夠捕捉到的東西,包括昆蟲、無脊椎動物或小的脊椎動物,如老鼠和魚。豹蛙的適應性非常強,食物來源也比較充足。

奇裏卡瓦豹蛙尚存5000隻。經研究發現,奇裏卡瓦豹蛙的滅絕與人類的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化肥的普遍使用,空氣的汙染,棲息地的減少,還有酸雨等,都是奇裏卡瓦豹蛙滅絕的原因。

紅冠啄木鳥

紅冠啄木鳥生活在鬆樹林中,是一種很勤奮的小鳥,工作時在樹幹上不時地上下移動,沿樹枝頻繁不斷地變換樹木,呈現出偏好較大樹木的特點。它們使用鑿子一樣的鳥喙撬開樹皮塊,搜索裏麵的昆蟲。

紅冠啄木鳥最初分布於整個美國的東南部,1999年普查發現,僅限於存在美國北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裏達州。估計數量僅12000多隻。

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

在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於脂肪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

1000千克。北極熊的視 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時速可達60千米。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野生北極熊大約有20000多隻,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2006年5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瀕危”動物,2011年降為“易危”動物。

佛州地鼠陸龜

佛州地鼠陸龜棲息環境包括大西洋沿岸沙地及杉木森林,大致上棲地都是含沙土質,非常幹燥。它們對於環境要求極高,所以佛州地鼠陸龜由人工飼養成功是非常少的。

該物種生活在美國東南部。它們的卵和幼龜經常是外來紅火蟻和犰狳的捕食對象,同時隨著城市的日益擴張,其棲息地不僅被變成了鬆樹種植園,而且由於防火不善而遭到破壞,目前這些爬行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

海地溝齒

海地溝齒鼩主要分布於古巴等加勒比海部分島嶼上。它們的下頜具有鋒利的牙齒,這一點兒不足為怪。但是,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它們在咬住獵物的時候會從鋒利的牙齒中釋放出致命的毒液,就像某些毒蛇一樣。

這些毒液可以迅速讓獵物癱瘓,不過它們通常不會立即把獵物置於死地,而是把獵物保存起來等到饑餓時再享受美餐。溝齒鼩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通常是吃香蕉樹落下的葉子,有時也會吃腐爛的動物屍體以及一些昆蟲。溝齒鼩是生態係統中至關重要的一支物種。

溝齒鼩的外形有些像地鼠,皮毛呈棕褐色,口鼻部和豬非常相似。它們最大的特點是長著一個細長的粉紅色的尖鼻子,最長 可達0.49米。溝齒鼩非常善於挖洞,白天藏在地洞裏,因此很少被當地人看見,夜間則出來捕食各種昆蟲及其幼蟲。

多年以來,科學家都一直以為溝齒鼩已滅絕消失。2008年,英國科學家在多米尼加捕獲一隻溝齒鼩,並公布視頻。它們是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