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金殿怪象探究
神奇的武當山金殿
武當山金殿俗稱“金頂”,在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頂端,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鑄建築物。
金殿高5.54米,寬4.40米,深3.15米,是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金殿下設圓柱12根,上邊鑄有寶裝蓮花,金殿簷椽呈鬥拱形,結構靈巧精美。金殿的額枋和天花板上雕鑄著流雲、旋子等
裝飾圖案,線條柔和流暢。殿基為花崗岩砌築的石台,四周繞石雕欄杆,益顯莊嚴凝重。
殿內神像、幾案、供器都是銅鑄的,其中供奉著真武帝君,風姿魁偉,是武當山上現存最美的一尊真武神像。神像旁邊立有金童、玉女,形象拘謹恭順,素雅俊逸。“水火”二將列立兩廂,威嚴勇猛,是全山銅鑄造像藝術精華所在。
金殿恒型之謎
據《明史》記載,整個金殿用精銅80噸、黃金300多千克,殿宇共有1200多個鑄銅鎏金構件。當時的工匠用手抬、人拉原始古老的辦法把笨重的金殿、神像一件一件運到天柱峰,金殿組裝辦法也是先內後外,從下向上分層安裝。
玄武神像及侍從首先安裝就位,然後開始組裝金殿,從下往上采用榫、鉚、栓、焊等辦法一件一件組裝。組裝完成後,用加熱後的水銀和金箔攪拌成金泥塗抹在銅鑄件的結合部,然後用木炭加熱使水銀蒸發,隻留下金和銅鑄鎏金構件,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整體。
從1416年建成至今,金殿在天柱峰上已度過587個春秋且依然完好如初。我們知道許多因素都能引起建築構件的變形,這就要計算確定建築構件外罩麵或保護層中伸縮縫之間的距離,防止冷熱變形而損壞建築物。
據科學家測算,金殿隻變形了寬3.8毫米,深2.7毫米,高為
4.7毫米,這個數值足以使金殿變形裂縫,為什麼這麼大的銅鑄鎏金建築放在1600多米高的山頂經曆了近600年的風吹日曬,沒有變形開裂,依然完好如初,看不到一點變形裂縫?這真是一大科技之謎。
武當山金殿怪現象
金殿內有一盞常明油燈,已經不間斷地燃了500多年,從沒有熄滅過,現代學者們認為:殿內空氣不能對流,“神燈”也就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
每當大雨即將來臨時,殿內神像上就會出現許多水珠,金殿頂上的飾物海馬口中就會吐出串串白霧,還“喂喂”有聲,像真馬對天嘶鳴。更讓人驚奇的是每當大雷雨來臨時,金殿四周便出現盆大的火球來回滾動,雖然電閃雷鳴,震天動地,卻絲毫無損於金殿。雨過天晴後,金殿的汙垢全都都沒有,顯得更加輝煌,這一現象被稱為“雷火燒殿”。圍繞著武當金殿的種種謎團至今誰也無法解釋其中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