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原始漂流(2 / 3)

漂流隊員死裏逃生

隊員們在深淵裏行進到第五天時,一位名叫喬·凱恩的美國小夥子在一個更長、更惡劣的急流中突然兩眼發黑,被甩出了劃艇。河水的回旋力猶如鉗子一般把他死死卡住,令他一時無法動彈。

突然間,河水鬆開了鉗製,使他見到了亮光,於是他趕快蹬腿、揮臂。河水又一次把他淹沒……當他第三次陷入水中時,肺裏嗆進了水,可他

拚命向上蹬,在同伴的身旁露出了水麵,艱難地爬上劃艇,死裏逃生。

經過兩個月的搏鬥,漂流隊終於與阿普裏馬克河揮手告別。他們從高原漸漸下降到平原地帶,開始進入烏卡亞利河的熱帶叢林區。這裏是世界上有名的多雨地帶,木頭不能燒,濕衣服不會幹,傷口不會愈合,空氣中始終彌漫著一股腐爛的惡臭之氣。這裏到處有討厭的蜘蛛、螳螂、黃蜂、螞蟻、扁虱和蚊子,它們對這些不速之客群起而攻之,啃噬他們的肌膚,吮吸鮮血。

原先的高原地帶盡管有寒冷和急流險灘,但他們每克服一個困難便前進一步。可在這沉悶、濕潤的叢林裏,漂流隊員變得懶散,情緒惡劣。由於疲憊、恐懼、簽證困難(每進入一個國家,都要獲得這個國家的簽證許可)等原因,九名隊員隻剩下四名了。

這時,烏卡亞利河正處於洪水季節,洶湧的河水泛出兩岸,淹沒森林,卷走村莊,不斷改變水道,這時最容易迷失方向。漂流隊必須在洪水泛濫之前漂完該河。

隊長波特向剩下的三名隊員宣布他的應急方案:每天駕舟12小時,每小時劃舟55分鍾,每分鍾劃槳50次。以這樣的巨大付出,在13天後,喬·凱恩終於吃不消了,他的腕關節腱鞘發炎,又患上重感冒,並引發腸胃病。他沒法兒拿起食物,疲乏得甚至無法入睡。

熱浪和濕氣令人沮喪,在太陽無情的照射下,他眼前直冒金星。波特竭盡全力幫助凱恩在最困難的時候繼續前進,他一邊煮飯,一邊叮囑凱恩吃下治瘧疾的藥。

艱難的旅程

有一回凱恩暈過去了,蘇醒時發現波特正拖著他的皮艇前進。當隊員們在又熱又濕的叢林裏變得發狂而互相責備時,波特 堅持自己的原則:可以凶狠地爭吵,但一切行動必須遵守規矩。每天他第一個起身,第一個整理好行裝,第一個從岸上躍上劃艇。可深夜裏,他的燭光始終亮著,當隊員們已經熟睡時,他還在研究地圖和路線。其他隊員身上穿的都是破布爛片,而波特的長襯衣和劃船短褲永遠幹淨利落。

12月24日是聖誕,他們穿過哥倫比亞南部到達巴西邊境的一個小鎮。5個月來,他們第一次洗上熱水澡,飽食一頓可口晚餐。

進入亞馬孫河幹流後,河床變得越來越寬,有的地方寬達數千米,他們那細長而兩頭尖的皮艇在浩蕩的波濤上就像幾片樹葉在漂泊。有一次暴風雨襲來,銅錢般大小的雨點打在隊員們的臉上,就像被成群的馬蜂蜇了一樣。

波浪一個接一個湧來,他們的小艇隨波逐浪顛簸著。每當浪 頭一過,他們立即直起身子猛力劃槳,一下又一下,拚命朝岸邊劃去。一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安全脫離了險境,風浪也很快平息了下來。

漂流成功

一天又一天,離亞馬孫河口越來越近,已經能見到海鳥飛來飛去。在亞馬孫河口,大量的河水從馬臘若島北麵流入大海,他們利用落潮的潮水向南麵的馬臘若灣劃行。此時,大陸兩岸陸地逐漸向後消失,河口處的河麵竟達25千米寬。空中彌漫著濃霧,海灣的波浪變得柔順、緩慢,輕輕搖晃著他們的小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