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奧利古城
城下之城的發掘工作
在意大利南部海濱城市波佐利,考古學家從地下挖掘出了羅馬時期的古城——有“小羅馬”之稱的普特奧利,其考古價值可與龐貝古城相媲美。經過考古學家10多年的連續挖掘,普特奧利古城終於重見天日。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四通八達的古道,鱗次櫛比的小客棧、餐館、私人祭壇、麵粉作坊、拱形的倉庫,還有石頭做的裝飾品和精美雕塑,無不見證著古城當年的繁華與喧鬧。
但是嚴格來說,迄今被挖掘出的隻是普特奧利古城的一部分。這是一片建在現代城市波佐利地下、那不勒斯海角凝灰岩上的古羅馬時期道路網。 由於普特奧利古城之上已有新的建築,其挖掘工作並非易事,考古學家必須要用鋼筋柱先支撐起古城之上的建築,才能慢慢繼續挖掘。 目前已被挖掘出的古羅馬時期道路網,隻有麵積大約4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一小部分,在周末對公眾開放,但這也足以展現出古城普特奧利古城當年的繁榮景象。
普特奧利古城的迅速發展
據考古學家介紹,普特奧利最初的起源目前尚無從考證。但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7世紀這裏就有古歐洲遊牧部落庫邁人生活過的痕跡。公元前194年,庫邁人將這裏命名為普特奧利。從此,普特奧利逐漸成為古羅馬及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商業港口之一,同時也成為古羅馬軍隊向東方擴張的海上基地。尤其在羅 馬帝國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的統治下,普特奧利的繁華達到了巔峰,可謂其“黃金時期”。
往來頻繁的商人、慕名而來的遊人和傳教士使這裏的餐館、旅館和神廟得到迅速發展。普特奧利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城發展為商賈雲集的大都會,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希伯來人和腓尼基人紛紛前來經商,也帶來了玻璃、陶瓷、香料、紡織品、染料和鐵器的製造工藝。另外,迷人的自然風光和天然溫泉也吸引了眾多古羅馬的達官貴人紛紛到此地度假,餐館、酒館和公共溫泉浴室常常人滿為患。
普特奧利古城的衰敗
公元42年至54年,位於台伯河口的奧斯蒂亞城打破了普特奧利的壟斷地位,成為新的重要貿易港口,普特奧利開始衰敗。5世 紀,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普特奧利遭到了不同民族的入侵。不斷的戰爭和自然災害使得當地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紛紛逃離家鄉,普特奧利從此風光不再。
在隨後的1000多年,普特奧利幾易其主,城市名字也有所變化,直至700年前才被最終命名為“波佐利”並一直沿用至今。1538年,諾沃火山的噴發吞沒了附近特裏佩格勒的村莊,也嚇跑了當地的所有居民。
後來,西班牙統治者便在普特奧利古城之上,按照他們的風格建造了新的城市。自此,普特奧利古城被新城所覆蓋,徹底埋入地下,直至今天陸續被重新挖掘出來。
普特奧利古城被發掘
考古學家們還在繼續對普特奧利古城的其他部分進行挖掘,考古學家說,這一發掘對於研究古羅馬時期的曆史、古城的地 位、建築風格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中最具特點的考古成果是,古城民居“上住底商”的結構與現代城市的建築結構很相似,其考古價值可與18世紀被挖掘出來的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古城相媲美。
這裏的一個“麵食店”也許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快餐店”了。房子的最裏麵是一張揉麵用的大台子,旁邊是一口水井,臨街的店門口則擺有3個爐子,匆匆而過的路人可以很方便地從這裏買到熱的食品,類似於這樣的小餐館在這裏還有不少。 在兩條最主要大街的十字路口一側,坐落著一間公共溫泉浴室,從磨損得非常厲害的台階上可以想象出當年賓客盈門的熱鬧場景。在浴室的後麵,有一個半地下的拱形糧倉,分為4個部分,在糧倉的一端有個通往地麵的滑道,人們從地麵上將裝滿糧食的口袋通過這個 滑道卸到倉庫之內。
普特奧利古城不全在地下,在地麵上也有一處引人入勝的考古發現,這就是壯觀的奧古斯都神廟。該神廟是一個白色大理石建築,擁有美麗的科林斯式圓柱和圍牆。
考古學家介紹說,這一神廟長期以來被西班牙人建造的巴洛克式教堂所掩蓋,直至1964年的一場火災才使
它獲得重生,並由此拉開了挖掘這一地下古城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