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羅馬”薩爾茨堡(1 / 1)

“北方羅馬”薩爾茨堡

“北方羅馬”之稱的來曆

薩爾茨堡是奧地利北部城市、薩爾茨堡州首府、旅遊勝地和音樂藝術中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薩爾察赫河兩岸,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毗鄰。這裏最先為凱爾特民族居住地,後來為羅馬人城鎮,古羅馬貿易中心。

739年成為主教管區,798年升格為大主教管區,1278年為樞機主教駐地。至1808年脫離宗教統治為止,一直為天主教大主教的活動中心。1809年,根據《舍恩布龍條約》劃歸德國巴伐利亞,1815年維也納會議作出決定將其歸還奧地利。

薩爾茨堡集阿爾卑斯山的秀麗風光、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於一體,素有“北方羅馬”之稱。薩爾茨堡以穿過市區的薩爾察赫河為界,把城市分為兩部分,河左岸是老城區,以大主教府邸為中心,曆史悠久,古色古香;右岸為新城區,建築新穎,景象繁華。

古城堡聖和彼得大修道院

歐洲中世紀,當教皇和皇帝的權力鬥爭越演越烈,政局越發動蕩不安時,薩爾茨堡大主教蓋伯哈特·封·赫爾芬斯坦於1077年下令建造這座城堡,其後曆時數百年才完工。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拿破侖戰爭,1803年薩爾茨堡不戰而降,古城堡陷落於法軍手中,薩爾茨堡政教合一的統治由此宣告結束。其後,古城堡一度充作兵營和監獄。

聖彼得大修道院不僅是奧地利、德國和瑞士三國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寺院,同時也是薩爾茨堡這個人文都市的搖籃。古羅馬時代,這個城市被外族掠奪和遺棄,直至公元700年前後,先聖盧 佩特在此創建聖彼得教區,薩爾茨堡才得以重新崛起,從而有了今天的繁榮和聲望。

修道院中原屬羅馬風格的教堂建於1130年至1143年,18世紀重修時改造為晚期巴洛克風格。修道院禮拜堂的內部堪稱洛可可建築風格的一顆明珠,聖壇上的畫像是畫師約翰·馬丁·施密特的傑作。英紮特就是在這裏第一次上演了他的C小調彌撒曲,每年在音樂家逝世紀念日的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響在教堂的大廳之中。

修道院的墓地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墓園。墓園裏的7座墓碑有著非常離奇的傳說:

相傳,這7座墓碑下埋葬著石匠塞馬斯地安·施多普艾格的7個老婆,她們皆是被這個名噪一時的工匠撓癢癢而大笑而死的。實際上,這裏埋葬的是石匠自己和他的兒子,以及他幾個兒子的老婆。

薩爾茨堡大教堂

薩爾茨堡大教堂曾經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意大利風格的神廟建築,現在是薩爾茨堡市無可爭議的中 心。早在盧佩特主教時代,這裏就有過一座廟宇,到了8世紀和10世紀的時候,這座廟分別被維吉爾大主教、阿諾大主教和康拉德三世大主教擴建為德語國家中最大的一座羅馬風格的大教堂。

薩爾茨堡大教堂有2700個座位,可容納10000多教徒參加法事活動。聖壇上的基督複活畫像出自意大利畫家阿賽尼奧 ·馬斯卡尼之手。大教堂裏非同尋常的一件藝術品是製作於1321年的洗禮池,1756年莫紮特出生時就是在這隻錫製的池中受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