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水下有無古城(2 / 2)

在探測過程中,潛水員偶爾會發現零星巨大獨立岩石或水底海溝,卻全部被淤泥覆蓋著,聲呐找得到,潛水員卻始終摸不著。原西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邛海流域環境規劃領導小組副 組長、邛海瀘山綜合整治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長期致力於邛海環境的保護工作的吳少林有點不甘心,他讓人找來取樣鋼管,讓潛水員下潛扡插。然而,除取得分層淤泥條狀土樣外,仍然一無所獲。

關於水下疑似建築群之說,涼山州博物館館長給予了駁斥。他通過調查分析後認為,6平方千米的“古城”麵積,僅比如今西昌城小一點兒,西昌古時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城市。

經過幾天的梳理,盡管想找的建築群沒找到。但本著科學態度,專家們得出一致結論:還不能絕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因為沒摸到水底,誰也不敢把話說絕了。”一番話,依舊給“邛海水下有古城”留有懸念。

水下有無古城的論爭

西昌地處橫斷山脈,乃地震多發區。史上有記載的大地震 有: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元鼎元年的大地震,震級8.9級;1536年,明朝嘉靖十四年的大地震,震級7級左右;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的大地震,震級7.5級。

“邛海是地震所致,而且當時的邛都沉陷到了水底,因為範曄的《後漢書》中早有記載。”提起邛海的形成,一些人堅信“地震說”。“邛海因地震形成不是神話,邛都城池沉陷邛海中,也不僅僅是傳說,可能是真的。”

不過,這些引來文物考古者的質疑,直言“邛海地震形成說”乃憑空捏造。有的人說,邛都縣是漢武帝開發西南夷設置的15縣之一,司馬遷時任西漢中書令之職,全程參與了西南夷各郡縣的設置,而且,司馬遷曾到過西昌。不過,“城陷於海”這樣的大事,司馬遷在《史記》中卻隻字未提。

還有兩位四川籍史學家,一位是西晉時期的《三國誌》作者陳壽,另一位是同時期的《華陽國誌》作者常璩。“這兩位史學 家世居四川,對境內發生的城陷為海的大事,絕不可能從耳未聞,更不可能不記。因此,幾百年後,司馬遷、班固、陳壽、常璩的後生,距西昌萬裏之遙的範曄,憑空捏造出‘邛都……地陷為汙澤’這樣的謊言,實乃可笑!”西昌市文管所研究員張正寧表示。有人說,翻開中國曆史,西昌曆史上從未設置過梓潼縣,“何以沉沒於邛海海底呢?”

“西昌有漢城,不過,依照我個人研究,這座漢城一定不會在邛海水下,而是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楊勇表示,邛海水下有座城的說法,完全不靠譜!從地質學角度講,邛海乃地質結構變化形成,距今已超過百萬年,而漢代距今2000多年,從年代講“邛海水下有古城”也是站不住腳的。

還可以說明這一點的是,古人在城址選擇上,往往會綜合考慮地形地貌。特別是城址地形是否適合外敵防禦,這是城址的第一考慮因素。因此,古人的城址一般會選在地勢較高位置,比如山上。絕不可能選在地勢較低的位置。

那麼,西昌境內有漢城嗎?四川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表示,通過前期考察,西昌應該有一座漢城。不過,從當前出土文物看,西昌漢城還尚未完全被發現。

該遺址已於2002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