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集寧古城(1 / 1)

失落的集寧古城

發現沒有掩埋的屍骨

2002年,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右前旗土城子村,因政府決定修建高速公路,要從集寧古城之上通過,內蒙古考古隊開始對這裏進行搶救性的考古挖掘。

人們發現,這裏曾是一個戰火彌漫的戰場,一些在戰爭中丟失性命的人被胡亂殮葬一處,還有一些人則曝屍荒野。而這裏又 曾是人聲鼎沸的熱鬧集市,貨源充足,物品豐富,大戶人家擁有遍及全國的珍貴商品。然而,所有的喧囂與財富瞬間消逝,像風一樣無影無蹤了……這是一個發生在600多年前的故事。

考古隊發現了一具屍骨,屍骨俯臥在一處牆壟上,四周竟然沒有發現任何掩埋的痕跡……一般說來,沒有經過掩埋的古代屍骨,通常所意味的是一種餓殍遍野的典型遺跡。

在探訪工作中又發現另一具屍骨,它處在耕土層下,屬於集寧古城文化堆積當中最晚的這一時間段,這說明這個人的死亡年代和集寧古城的淹沒年代應該是相一致的。考古隊員將這具屍骨清理完畢之後,吃驚地發現,他的一條腿還有半個身體幾乎不存在了,經過檢測發現,有刀砍的痕跡。這是一具被刀砍去了半邊身體的屍骨。難道,在它背後隱藏的竟是一場殘酷的戰爭嗎?而這個說法似乎也能解釋先前發現的那具沒有經過掩埋的人骨,死者有可能也是

在戰爭中死去,兵荒馬亂的年代,始終沒人顧及到他的屍體,於是他保持著死亡時的姿態,直至了數百年後的今天。

發現七大窯係瓷器

在集寧遺址的泥土裏,陸續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出人意料的是,這裏竟然包含了當時中原七大窯係的瓷器,幾乎涵括了元代中原地區的所有窯係。在考古專家看來,如果這些瓷器發現於中原地區,或者是發現於瓷器的產地,可能人們會覺得很正常,但是它恰恰發現於農牧結合帶的內蒙古草原地區。在這個農牧結合帶發現中原七大窯器的瓷器,而且發現量非常之大,種類也非常之豐富,這種情況在考古學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

七大窯係瓷器的發現,使得集寧從先前的毫無文物價值,陡然變成了一個瓷器考古史上的奇跡。但是,為什麼在集寧這樣一個北方草原城市,竟然存在著如此眾多的來自中原各地的瓷器呢?難道這些瓷器是集寧人自己模仿著燒造的嗎?考古技工在集寧遺址上找到了一些

窯址,然而經過仔細鑒別,並沒有從中找到瓷窯。

通過對當地土質的分析,發現這裏不僅無法模仿燒造出當時中原各窯係的瓷器,就連普通瓷器也不大可能燒製出來。因為當地的土質都是一些堿性非常大的,或者是一些非常粗糙的黃、紅土,黏度非常大,不適合於燒造瓷器。看來,出現在集寧的絢麗瓷片,的確是來自當時的中原各地。

集寧古城的未解之謎

元代集寧古城麵積為一平方千米左右,最早建於金代,後被元朝所利用,當時這裏是金代同漠北進行貿易往來的重要地區。這個曾經是貿易集中地的古城毀滅的原因令人費解。

1351年,直接針對元朝政府的農民戰爭——紅巾軍起義從集寧橫掃而過,他們是否因風聞集寧的富庶而在這裏實行劫掠,尚 無從考證。然而,這場戰事被元朝朝廷迅速平息,戰爭過後,居民陸續返回集寧,他們收拾戰場,掩埋屍體。有的人甚至悄悄挖掘別人在戰前掩埋的財物。

一切重新回到了軌道。10年之後,居民們又聽到了戰火的消息。曾經經曆過戰爭的人們堅信,有朝一日還能回到這裏重建家園,於是他們盡可能地掩埋那些無法帶走的財物等待戰爭過後再次取回。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見到這些東西了,因為,迫使他們再次離鄉背井的,是一場改朝換代的戰火,明朝的曆史從此翻開。明朝政府和逃離北方的北元政府進行拉鋸戰期間,集寧北方的元上都被明軍作為軍事防禦基地鎮守著,沒有人知道集寧的存在。

200多年以後,明朝開始采取以守為攻的策略,把北邊防守衛所全部撤到關內,集寧從此成為明朝長城外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方,無論漢人還是北元的蒙古人,再也沒有來到過這裏。曾居住 在集寧的人們,早已不知逃離到了何方,而經曆戰火遺留下來的一切,逐漸被野草覆蓋,一座城池從此消逝。

集寧,似乎具備一種特殊的地位,使得中原各大窯係的瓷器一種不落地彙聚在這裏了。那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特殊地位,使這個城市擁有足以

炫耀後世的物資呢?又會不會正是因為如此,才給集寧招致了毀

滅性的戰爭呢?這些問題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