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
〔中〕蘇軾:《跋王晉對所藏蓮花經》
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
〔中〕黃庭堅:《跋與張載熙書卷尾》
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
〔中〕黃庭堅:《論書》
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
〔中〕趙構:《翰墨誌》
草書尤忌橫真分明,橫直多則字有積薪束葦之狀,而無蕭散之氣。
〔中〕薑夔:《續書譜·方圓》
學書以沉著頓挫為體,以變化牽掣為用,二者不可缺一。
〔中〕解縉:《春雨雜述·草書評》
真以方正為體,圓奇為用。草以圓奇為體,方正為用。真則端楷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則簡縱居多,見者亦難便曉。不真不草,行書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
〔中〕項穆:《書法雅言·中和》
學草書須逐字寫過,今使轉虛實—一盡理,至興到之時,筆勢自生。
〔中〕馮班:《鈍吟書要》
古人醉時作狂草,細看無一失筆,平日工夫細也。
〔中〕馮班:《鈍吟書要》
篆書有三要:一曰圓,二曰瘦,三曰參差。圓乃勁,瘦乃腴,參差乃整齊。
〔中〕王澍:《論書利語·篆書》
漢、唐隸法,體貌不同,要皆以沉勁為本。
〔中〕王澍:《論書剩語·隸書》
楷書不當布置平穩,然須從平又穩入。
〔中〕王澍:《論書剩語·楷書》
篆書要如龍騰鳳翥。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隸形與篆相反,隸意卻要與篆相用。以峭激蘊紆餘,以倔強寓款婉,斯征品量。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額,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草書尤重筋節。若筆無轉換,一直溜下,則筋節亡矣。雖氣脈雅尚綿亙,然總須使前筆有結,後筆有起,明續暗斷,斯非浪作。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草書之律至嚴,為之者不惟膽大,而在心小。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楷法與作行草,用筆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筆出之,則全無血脈;行草不以作楷之筆出之,則全無起訖。
〔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作行草最貴虛實並見。筆不虛,則欠圓脫;筆不實,則欠沉著。
〔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作隸,須有萬壑千岩奔赴腕下氣象。
〔中〕姚孟起:《字學臆參》
聖於楷者形斷意連,神於草者形連意斷。
〔中〕姚孟起:《字學臆參》
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
〔中〕衛夫人:《筆陣圖》
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
〔中〕李世民:《論書》
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
〔中〕孫過庭:《書譜》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
〔中〕孫過庭:《書譜》
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
〔中〕張懷瓘:《玉堂禁經》
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中〕徐浩:《論書》
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是書家之大要。
〔中〕釋亞棲:《論書》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
〔中〕歐陽修:《作字要熟》
學書當自成一家之作。
〔中〕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
學書費紙,猶勝飲酒費錢。
〔中〕歐陽修:《學書費紙》
凡學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餘。
〔中〕歐陽修:《李邕書》
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中〕黃庭堅:《論書》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古人學書,學其二處,今人學書,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醜惡處,如今人作顏體,乃其可慨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