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當的、曆史的、外地的類似調查資料作比較,特別要注意這種比較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②恰當應用綜令分析方法。
綜合分析方法就是把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可從不同的角度,把資料內部蘊藏的信息盡可能多地提取出來。
③結合專業進行統計分析。
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使專業知識與統計知識相結合。下結論要恰如其分,要有專業理論的依據,對比的組間差別具有統計意義,不一定都具有專業意義。
④編製分析表及繪製必要的統計圖。
3.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1)對照原則
設立對照就是確定實驗中相互比較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各組給予不同的處理,然後觀察其效應。對照的基本要求是除實驗因索以外,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其他條件盡量保持一致,即均衡性。常用的對照有空白對照、實驗對照、標準對照、安慰劑對照、曆史對照、自身對照和相互對照。
(2)隨機原則
隨機原則是指使每一個實驗單位有同等機會被抽取並分配到各處理組中去,以抵消非實驗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常用隨機化方法有抽簽、抓鬮、隨機數字表等。
(3)重複原則
重複原則是指實驗研究中樣本必須包含多個同質實驗單位或多次重複實驗,是消除非處理因素或偶然因素影響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嚴格條件下,重複越多,結果越穩定。選擇樣本含量要適中,既要考慮實驗效果又要考慮經濟因素。
(4)均衡原則
實驗研究中,要求對照組與實驗組之間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均衡性指各處理組非實驗因素的條件均衡一致,以消除非實驗因素對實驗的影響,提高組間的可比性。沒有均衡性的對照是無效的對照。
第十二單元 居民健康統計
考試要點
一、計劃生育統計
①計劃生育統計的意義;
②計劃生育統計指標。
二、人口死亡統計
①死亡統計的意義;
②常用人口死亡統計指標。
三、壽命表及其應用
①簡略壽命表的意義;
②簡略壽命表指標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計劃生育統計
1. 計劃生育統計的意義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做好計劃生育統計,對於了解人口生育和增長規律,確定人口生育和增長的合理水平,評價計劃生育工作的質量或效果,製定國民經濟計劃等方麵都具有重要意義。
2. 計劃生育統計指標
(1)測量生育水平的統計指標
①粗出生率,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數。
②總生育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名育齡婦女的活產數。
③年齡別生育率。
④總和生育率,假定同時出生的一代婦女,按照某年的年齡別生育水平度過其一生的生育曆程,每個婦女可能生育的子女數,它反映調查年時間橫斷麵上的生育水平。
(2)測量人口再生育的指標
自然增長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自然增長人數,其算式為:
自然增產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
二、人口死亡統計
1.死亡統計的意義
人口死亡統計資料不僅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衛生狀況和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及衛生保健的情況,是製訂衛生工作規劃、評價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是國民經濟各部門調整規劃與政策的依據。
2.常用人口死亡統計指標
①粗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內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數。反映居民總的死亡水平。
②年齡別死亡率,指某年某年齡別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數。
③按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可比較年齡結構不同的人群整體死亡水平。
④嬰兒死亡率,指某年平均每千名活產數中不滿周歲(嬰兒)的死亡數。
⑤新生兒死亡率,指某年平均每千名活產數中未滿1月嬰兒(新生兒)的死亡數。
⑥圍生兒死亡率,圍生期是指懷孕28周以上(或相當於胎兒體重1000克以上)至分娩後7天內的時期。
⑦死因別死亡率,又稱疾病別死亡率,指某年10萬人中因某病死亡人數。
⑧死因構成百分比,指全部死亡人數中,死於某死因者所占的百分比,說明各種死因的相對重要性。
⑨死因順位,按各類死因構成比的大小排列位次,說明各類死因的相對重要性。
⑩平均預期壽命,平均預期壽命是指到達某年齡的人能夠再存活的平均年數,其中0歲人群的平均預期壽命簡稱平均壽命。
三、壽命表及其應用
壽命表,是根據特定人群的年齡組死亡率編製出來的。它說明在特定人群年齡組死亡率的條件下,人的生命過程或死亡過程。假定有同時出生的一代人,按照特定的年齡組死亡率先後死去,直到死完為止,可以用壽命表方法計算一係列描述生命過程的壽命表指標,它可分為定群壽命表及現時壽命表兩類。現時壽命表若以1歲為一個年齡組,則稱為完全壽命表,若以幾歲為一組,則稱為簡略壽命表。簡略壽命表適用於人口較少的人群死亡分析,比較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