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緒論

考試要點

一、流行病學定義與基本觀點

①定義;

②流行病學的基本觀點。

二、流行病學方法分類

三、流行病學的應用

①探索病因或影響因素;

②預防疾病和評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③用於疾病監測;

④用於研究疾病自然史;

⑤用於衛生行政及保健工作。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流行病學定義與基本觀點

1.定義

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並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2.流行病學的基本觀點

流行病學作為一門醫學科學的基礎學科和方法學,在其學術體係中體現著如下一些基本觀點:

①以群體為研究對象。流行病學的著眼點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人群的健康狀況,它所關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數,而不僅僅注意個體的發病情況。

②以分布為研究起點。流行病學是以疾病的分布為起點來認識疾病的,即通過收集、整理並考察有關疾病在時間、空間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

③貫穿對比的思想。在流行病學研究中自始至終貫穿著對比的思想,對比是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隻有通過對比調查、對比分析,才能從中發現疾病發生的原因。

④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特征。在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和評價過程中利用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分布、抽樣、推斷、參數、指標、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於科學、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質,評價各項研究的效果。

⑤社會醫學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疾病的發生不僅僅同人體的內環境有關,還必然受到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和製約。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時,我們應該全麵考察研究對象的生物、心理和社會生活狀況。

⑥堅持以預防為主。作為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一門主幹學科,流行病學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並以此作為學科的研究內容之一。與臨床醫學不同的是,它麵向整個人群,著眼於疾病的預防,特別是一級預防,保護人群健康。

二、流行病學方法分類

目前對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是按研究設計類型分類,一是按實際工作性質分類。

1.按研究設計類型分類

(1)描述性研究

分為:①橫斷麵研究;②縱向研究;③生態學研究。

(2)分析性研究

分為:①探索性病例對照研究;②驗證性病例對照研究;③同時性隊列研究;④曆史性隊列研究:

(3)實驗性研究

主要為幹預實驗。

(4)理論性研究

2.主要為流行病學模型研究。

三、流行病學的應用

1.防疾病和評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進行疾病預防,並對防治策略與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經過流行病學的研究,方可從實際出發製定出符合實際的、有效的疾病預防對策和措施。並通過流行病學試驗,以考核其預防用於疾病監測。疾病監測是結合日常預防工作,密切監視疫情動態,科學地考核防病工作,並不斷提高效果的綜合實踐與探索。

2.用於研究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學可研究疾病的臨床的亞臨床的發展過程以及轉歸。

用於衛生行政及保健工作流行病學可為衛生行政機構和有關醫療保健機構提供本地區各種疾病分布的頻率,作為決策者製定衛生保健防治工作計劃和政策的依據。

第二單元 病因

考試要點

一、病因的概念和病因三要素

①病因的概念;

②病發生的三要素。

二、病因研究方法

①流行病學病因推斷的基本過程;

②病因學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設的方法;

③統計學關聯與因果關聯;

④因果推斷的基本原則。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病因的概念和病因三要素

1.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與疾病發生和流行有關的因素的綜合。研究病因應從人群角度去研究,不僅研究患者,還要研究非患者;研究原因網和結果網,即一種疾病有一個複雜的原因網,一種原因造成某些複雜的結果(疾病),多種原因導致多種疾病;要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全麵認識疾病發生和流行的原因。

2.病發生的三要素

病因三要素即致病因子、宿主和環境。致病因子包括生物因子、物理因子、化學因子。宿主有多方麵的因素與疾病有關,如:遺傳因子、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種族、生理狀態、免疫狀況,既往患病史及心理狀態、性格等。環境有生物環境、物理環境及化學環境、社會環境。

二、病因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學病因推斷的基本過程

首先是利用調查或常規資料研究等方法,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查明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時間分布、人群分布、地區分布,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病因的初步假設。然後選用分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如病例對照研究或定群研究,對病因假設進行驗證,看是否符合實際。若該假設得到驗證,最後進行病因推斷,或在實驗流行病學以後進行病因推斷。

2.病因學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設的方法

(1)求同法

對不同場合或事物,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即共性,郊進行食物中毒調查時找出發病人群的共同點。

(2)求異法

對不同的人群如食物中毒發病者與不發病者進行調查,找出他們飲食上的不同,也就是重要的差異。

(3)共變法

若發現某些疾病的發病率隨著某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這些因素可能與疾病有關。

(4)排除法

排除法又稱為剩餘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危險因素較少而且已知的疾病,即除了已知的危險因素外很少有特例。

3.統計學關聯與因果關聯

統計學關聯和因果關聯是病因推斷中最常用的兩個概念,充分認識兩者的區別與聯係是學好病因推斷的關鍵。這裏重點討論統計學關聯。統計學關聯主要是指相關,表示的是變量間的一種數量變化關係,而因果關係是事物間存在的一種固有的內在規律。由於它們的定義角度不同,存在一定的區別和統計學關聯與病因的關係示意圖。

該圖表示的意義有兩層:一是相關不等於因果,二是因果也不一定相關。另外,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常常會由於偏倚的影響而使一些病因作用表現為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