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合理營養

考試要點

一、概念

①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

②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二、膳食結構與膳食指南

①膳食結構;

②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

三、食物的合理烹調

①食物烹調的意義;

②合理烹調的要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念

1.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

合理營養指營養素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並達到相互之間的平衡。平衡膳食指膳食中所含營養素種類於,數量充足,比例適當,膳食中的營養素與人體的需要能平衡。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膳食中含有機體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

②食物本身無害無毒,不含任何致病微生物和有毒物質。

③敝製度合理艘時間規律練量分配合。

④加強科學烹調方法,盡量艦營養素的損失,提高食物消化。

⑤撤應多樣化,感官性狀良好色香味俱全,並能滿足纏感。

2.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10月公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包括4項內容: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3.合理營養

(1)平均需要量

是根據個體需要量的研究資料製訂的,是根據某些指標判斷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50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水平。這一攝入水平不能滿足群體中另外50個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胃是製訂的基礎。

(2)推薦攝入量相當於傳統使用的出3人,是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水平。長期攝入水平,可以滿足身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維持組織中有適當的儲備。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每日攝入該營養素的目標值。適宜攝入量在個體需要量的研究資料不足而不能計算,因而不能求得時,可設定來代替脅1。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營養素攝入量的目標。

二、膳食結構與膳食指南

1.膳食結構

膳食結構是指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構成,我國居民的構基本上屬於發展中國家模式。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居民中存在營養不良,主要是蛋白質不足,有的同時存在熱能不足,以致體質低下,抵抗力下降。

2.2000年我國人民食物消費和營養的基本目標是:

①均每日營養素供給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熱能108,蛋白質72,脂肪72。

②在堅持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副的同時,大力提髙動物性食品的消費水平。

三、食物的合理烹調

1.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概括為:①食物多樣化;②饑飽適當;③油脂適量;④粗細糧搭配;⑤食鹽限量;⑥甜食少吃;⑦飲酒節製;⑧三餐合理。

2.食物烹調的意義

食物烹調可以改善感官性狀,使食物易於消化,提高消化率,烹調還可去除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具有消毒殺菌作用,保證食品的安全。

合理烹調的要求烹調對食物的質量有重大影響,合理的烹調可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改善食物質量,合理烹調有以下要求:合理洗滌;科學切配;沸水燙料,適當加醋,酵母發酵。

第四單元 特殊人群的營養

考試要點

一、孕婦、乳母的營養

①孕婦的營養與膳食;

②乳母的營養與膳食。

二、嬰幼兒的營養

①嬰兒的營養;

②幼兒及兒童的營養;

③嬰幼兒合理膳食的要求。

三、老年人的營養

①老年人營養的重要意義;

②老年人的營養需要;

③老年人的膳食特點。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孕婦、乳母的營養

1.孕婦的營養與膳食

(1)孕婦的營養

孕期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素全部由母體供給,對各種營養素需要量隨之增加。

①熱能:孕初期與正常人相似,孕中期及末期,每日需增加熱能攝入0.83。熱能攝入不宜過多,尤其最後2個月,以免胎兒過大。

②蛋白質:孕期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增加,以滿足母體,胎盤胎兒的生長需要。孕期蛋白質需要量隨孕周增長而增加,尤其最後10周,胎兒需要更多蛋白質。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孕中期每日膳食增加蛋白質攝入量15。孕末期每日增加25%。

③無機鹽及微量元素:胎兒骨骼,牙齒的鈣化在孕期已經開始,尤其後期迅速加快,孕婦如果鈣供應不足,將導致母親產生骨質軟化,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孕中期每曰攝入鈣1000;孕末期1500。孕期婦女可出現妊娠生理性貧血,但不一定表示鐵缺乏。孕婦對鐵的吸收明顯增加。除了滿足孕婦、胎兒和肌肉組織的需要外。胎兒出生時體內儲藏一部分,以供出生後6個月內的消耗。由寧我國居民膳食鐵主要來自於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故建議膳食鐵供給量提髙到28日。也可適當補充鐵劑。胎兒對鋅的需要量是末斯最高,但鋅對孕早斯胎兒器官形成也極為重要。因此膳食中宜適當補充。碘缺乏可導致胎兒生長發育障礙,孕期碘的需要量隨之增加。我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中碘攝入量日增加25%。

④維生素:許多維生素在血液中的濃度於孕期降低,並不一定反應其需要量增加。孕期應特別考慮的維生素是、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足夠的維生素、可維持母體健康及胎兒的正常發育,並可在肝內有一定量的儲存,維生素C可促進鈣的吸收及在骨骼中的沉積。如孕婦膳食中微生素供給不足,可致便秘、嘔吐、倦怠、肌無力等。甚至胎兒出生後可出現先天性腳氣病。

(2)孕婦的膳食

懷孕初期,應以易於消化,少食多餐,少油膩,味清淡為主。中期,應多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奶、蛋、魚、肉類,為防止便秘,注意供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末期應做到飲食多樣化,供給足夠的各種營養素等。

2.乳母的營養與膳食

(1)乳母的營養

①熱能:由於嬰兒及自身的需要,分娩後一年內的乳母應每月增加熱能。

②蛋白質:蛋白質供給量是影響乳汁分泌量的主要因素,建議乳母每日增加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應占1/3以上。

③脂類:不僅影響泌乳量,還可促進嬰兒神經係統發育,脂肪供給應高於一般婦女。

④無機鹽:乳母膳食中無機鹽的供給應以鈣、鐵為主。

⑤維生素:乳母應增加各種維生素供給,以保證乳汁的含量。

(2)乳母的膳食

分娩後一個月內的膳食,應保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鈣、鐵和維生素。食物應易於消化,多湯汁,以促進乳汁分泌。

授乳期膳食應多供給動物性食品、豆類、蔬菜和水果。

二、嬰幼兒的營養

1.嬰兒的營養

嬰兒的生長發育正處於旺盛期,對熱能及各種營養素需求相對增多,如果供給不足,則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且易出現缺乏症。嬰兒最好的食品是母乳,母乳喂養的優點有:

①母乳中各種營養素比例適當,種類齊全,易於消化;

②初乳中含有多種免疫球蛋白,可增強嬰兒的抵抗能力;

③母乳有抗過敏作用;

④母乳中維生素種類齊全,數量足;

⑤母乳脂肪含人體必須脂肪酸;

⑥母乳中乳糖含量高;

⑦母乳喂養可促進母體子宮收縮複原,增強母嬰之間的感情聯係。

(2)幼兒及兒童的營養

幼兒及兒童期的生長發育迅速,體力活動多,熱能需要大增,但個體差異較大。蛋白質對這一寸期的兒童尤為重要,如不能滿足合成人體物質的需要,會延緩其生長發育。無機鹽的供給,主要考慮鐵、鈣、碘、鋅。

2.嬰幼兒合理膳食的要求

①蛋白質質量要高,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