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慢發病毒感染
指病毒感染後,有很長的潛伏期,達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以後出現慢性進行性疾病,最終常為致死性感染。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除尋常病毒外,還有一些非尋常病毒或待定生物因子(如朊粒)也可能引起慢發感染。
三、病毒的致病機製
1.病胃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①殺細憾染;②穩定狀態感染;③整合感染。
1.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①許多病毒能
發細胞表麵出現新抗原,與其抗體結合在補體參與下被破壞或引起免疫複合物病;②細胞畫性細胞能殺傷帶有抗原的靶細胞,造成組織細胞死亡;③抑製宿主免疫功能,易合並感染而死亡,如艾滋病。
四、抗病毒免疫
1.抗病毒免疫的構成因素“抗病毒免疫的構成因素為非特異性免疫(如幹擾素)和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幹擾素(正)是病毒刺激機體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還有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的作用。抗病毒免疫持續時間與三種因素有關,全身感染,病毒單一、穩定,易引起持久免疫。
1幹擾素的定義、分類、功能、抗病毒機製及意義
幹擾素是機體受到病毒或其他幹擾素誘生劑作用後,由細胞所產生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質。
由人類細胞產生的幹擾素,根據其不同抗原性可分為三種。目前常用的饑幹擾素主要由人白細胞產生,日幹擾素主要由人成纖維細胞產生,0和口幹擾素屬於I型幹擾素,而7幹擾素由I細胞產生,也稱免疫幹擾素,屬於0型幹擾素。
幹擾素除抗病毒作用外,還有免疫調節功能和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功能。II型幹擾素的免疫調節功能和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功-比I型幹擾素強,抗病毒作用則I型比II型強。
幹擾素的作用機製:不是直接作用於病毒,而是作用於宿主細胞的基因,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這些抗病毒蛋白質抑製病毒蛋白質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增殖,起到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在病毒複製的同時即形成和釋放幹擾素,故幹擾素的產生較特異性免疫產物為早,幹擾素很快能滲入鄰近細胞誘導產生抗病毒蛋白。因此,幹擾素能早期中斷病毒感染並限製病毒的擴散。
中和抗體的概念及作用機製
中和抗體指與病毒結合後能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體。中和抗體在殺滅細胞外的遊離病毒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機製是改變病毒表麵構型,阻止病毒吸附於易感細胞,使病毒不能穿人胞內進行增殖;病毒與中和抗體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易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有包膜的病毒表麵抗原與中和抗體結合後,激活補體,可導致病毒的溶解。
第二十五單元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①標本的采集與送檢;②病毒分離培養的方法;③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
二、病1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1.標本的采集與送檢
標本要在發病初期和急性期采集。根據不同病毒感染部位采集標本,要立即送檢或低溫保存。
2.病毒分離培養的方法
病毒必須在活細胞內生長,所以選擇敏感動物接種、雞胚接種和組織細胞進行分離培養。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
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要采集急性期和恢複期雙份血清,隻有抗體效價增高4倍,才有診斷意義,常用的方法是中和試驗。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人工免疫對於預防病毒性感染有重要意義。
人工主動免疫:目前常用的滅活疫苗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滅活疫苗等。目前常用的減毒活疫苗有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
法方查檢的則染原感治毒防病和
人工被動免疫:常用的人工被動免疫製劑有免疫血清、丙種球蛋白等。注射人丙種球蛋白對甲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質炎等可緊急預防。含有高滴度抗徹的乙型肝炎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可預防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