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老狐狸處世方圓經(23)(1 / 3)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得十分不如意,和他們比起來或許自己已經是很幸運了。當然不能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追求,而應該加強自己獨立生活的信心。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困境中走過來,且十分懷念那段貧困時光。

馮道是一個很成功的人,他的不如意很多。他剛出仕默默無聞,不為劉守光所重用。他曾直言勸諫,差點被劉守光給殺掉。後來他舉家逃亡,逃到晉陽,好不容易在莊宗手下做了個高官,父親卻在這個時候去世,他隻得回家守孝。等到明宗即位,重用馮道,馮道卻因為出身低微,被同僚譏笑。最後李從厚弄權,隨意猜忌。李從珂造反,他率領文武百官出迎,結果背負罵名。到後晉時,他出使契丹,差點死在沙漠中。回國後,石敬瑭臨終托孤於他,鑒於當時的形勢,馮道選擇了長君石重貴。石重貴即位後不喜歡馮道,而且滿朝文武中十之八九都在非議他。馮道被貶,他很坦然地去地方當了節度使。後來契丹進犯中原,馮道為了保護中原百姓不受荼毒,冒險來見契丹王耶律德光,忍受其奚落。契丹軍隊撤退了。耶律德光逝世,契丹人要拉他陪葬,幸虧有戰亂才僥幸逃脫。

後世很多人看馮道都覺得他十分風光,當了二十多年的宰相,殊不知馮道經曆了多少磨難才有了後來的成就。他出使契丹是九死一生,但他願意去,他對國君已經盡到了作為臣子的忠誠,而且為了國家穩定,他背負著罵名。

人生要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須有大的磨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目的在於讓人動心忍性。

有人說,年輕沒有失敗,其實人生都沒有失敗。如果跌倒了,那麼隻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就可以繼續前進。每一個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汗水、血、淚、頭腦、恒心、毅力缺一不可。

不經曆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處於逆境,難免遭到白眼,冷落,奚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時的苦澀味才會令人思索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帆風順時想不到,也想不深。如果能夠把這種經曆作為人生中的一種動力,就會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老狐狸認為,人生沒有失敗。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戲,生活就是一個大舞台。隻要能夠在戲中確實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地演繹著自己的人生,隻要心胸不被自己的淺薄束縛,隻要用堅實的臂膀負荷了人生的各種壓力,那麼以後的人生就一定是成功的。

不要意氣用事

老狐狸認為,為人處世不要意氣用事。容易意氣用事的人往往不是把事情弄糟,就是中了別人的圈套。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三位很傑出的武士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三人都十分英勇善戰,被人們稱為三勇士,很受國王的寵愛。久而久之,這三個勇士挾功自傲,橫行霸道,目中無人。而在這個時候,齊國陳無宇想乘機把三勇士收買過去,以推翻齊王,奪取政權。

相國晏嬰看到這種情況,內心十分擔憂。為了國家的安定,晏嬰決定尋找機會除掉這三個勇士。可是憑他的說辭國王肯定是不會殺掉這三個勇士的。但晏嬰想到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被後世稱為“兩桃殺三士”。

有一天,魯國國君來訪,齊王在王宮設宴款待他們。 晏嬰、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嬰看到三勇士盛氣淩人、不可一世,心中便有了主意。 宴席進行到一半,晏嬰上前奏請齊王,讓他到花園裏摘些桃子來宴請貴客,國王表示同意。於是晏嬰到王宮後麵的花園裏摘了六個桃子回來。這六個桃子,兩國國君各吃了一個,兩國的相國各吃了一個,最後隻剩下兩個桃子。晏嬰提議讓兩旁的文武官員各自報功,誰的功勞大就把桃子賞給誰。

齊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還可以增加宴會的喜慶氣氛,便讓他的文武官員各自述說自己的功勞。 這時公孫捷首先站出來說:“從前我陪國王打獵時,曾親手打死一隻老虎,解了齊王的圍,這算不算功勞大?”晏嬰說:“這個功勞自然算大,應該賞賜。”於是齊王賞給公孫捷一個桃子,公孫捷感到很得意。古冶子見狀,立即起來說:“打虎不算什麼,我當年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殺過一頭大龜,救了齊王的命,這功勞可不比公孫捷小。”齊王一聽,覺得他說得很對,於是把最後一個桃賜給了古治子。就在這時,三勇士中的最後一位田開疆實在是坐不住了。他牢騷滿腹地講述了自己領兵攻打敵國,俘虜敵人五百多人,為國家強大立下了赫赫戰功。然後問齊王他的功勞夠不夠大。國王無可奈何,於是安慰他說:“你的功勞確實很大,可是你說得太遲, 桃子已經沒有了,下次再賞賜你。”田開疆聽不下去,覺得自己為國征戰反倒受了冷落,而且是在眾目睽睽下受到這樣的侮辱,一時氣憤難平,便當場拔劍自刎而死。公孫捷見狀,也拔出劍來說:“我功勞小而受到賞賜,田將軍功高而沒有得到賞賜,這確實不合情理。”於是順手一劍也自我了斷了。這時古冶子也跳出來說:“我們三人曾經發誓同生死,今天他們二位已死,我怎麼能獨自活著呢?”說完也自殺了。這三個勇士在說話之間就自殺身亡了,齊王連阻止都來不及,所有的來賓也都嚇得目瞪口呆。晏嬰以他的智慧,僅僅用了兩隻桃子,就殺掉了三個勇猛異常的武士,化解了國家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