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年~740年),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後遊長安,應進士不第。晚年曾為荊州從事,一生不得意,寄情山水,遊曆了東南各地,寫了許多山水詩,因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
孟浩然在家勤學三十年,但一生懷才不遇,因而很容易受到襄陽當地曆史上著名隱士的影響。他對這些隱士高人仰慕不已,經常去憑吊、瞻仰他們的遺跡舊址,他不隻一次地去鹿門山尋覓龐德公的隱跡,深感“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孟浩然對曾經隱居隆中的諸葛亮也非常崇敬:“誰識躬耕者,年年《梁甫吟》!”也希望自己能夠逢遇明主。
還在30歲的那一年,有一天,孟浩然正在那幽靜的樹林中散步的時候,他看到那樹枝上壓滿枝頭的果實,不勝感歎。他想到孔子三十而立的教誨,想到自己雖飽讀詩書卻無一點功名,不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想到自己到而立之年,還住在田園之中,不禁文思湧動,揮筆寫了一首《田園作》,道出了“三十猶未遇”、“丘園日暮空”的感歎。
在開元十六年(728年)歲暮,孟浩然滿懷希望,離家去京應考。但考試的結果是名落孫山。科場的落魄使他平生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科舉製度實際上是不公平的。後來他總結自己落榜是朝廷無人的緣故。雖然朝廷無人,但他並沒有馬上回去,而是留在京城,結交朋友,以顯露自己的才華。
這年中秋,孟浩然應邀參加了一些文人學士舉辦的賞月吟詩會。當孟浩然念出:“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在坐的文人、名士都讚揚這句詩清絕秀麗,集體放下筆不再續聯。丞相張九齡、禦史王維、尚書侍郎裴朏等很快便與孟浩然結為忘形之交。此事在京城都很快傳開,孟浩然的詩名也就傳開了。
孟浩然在京城期間,經常生病,托宰相張說舉薦的事,也是杳無音訊。至此,孟浩然覺得再呆在長安沒有什麼意思了,仕途的進取已沒有什麼希望,於是,歸鄉隱逸的念頭產生了。
回家兩年後,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不快,孟浩然開始了出遊。先到洛陽,再順舟南下,循著汴水、邗溝、江南而行。先後經過滎陽、汴州、宿州、楚州、揚州、潤州、蘇州、太湖、杭州。這次出遊,對於孟浩然來說,是為了散心。他在《自洛之越》一詩中歎息自己“功不成,名不就”,現在隻好寄情山水,泛舟湖海了。
這次出遊還鄉後,孟浩然又開始了閑居生活。第三年唐玄宗詔令州郡,舉薦賢能。當時襄州莉史兼山南東道采訪使韓朝宗很欣賞孟浩然的才學,想向朝廷推薦他,於是約孟浩然作好準備,一起去長安。可是約好見麵的那一天,孟浩然正碰上一位朋友來訪,兩人正在一起飲酒、高談闊論時,門人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他已在外麵等你了!”孟浩然聽後,馬上嗬斥說:“正在飲酒,不要管他!”孟浩然失約,韓朝宗一怒之下,也走了,再沒找過孟浩然。
然而,孟浩然對失去這次機會並不後悔。此事居然使孟浩然博得了“好樂忘名”的美譽。
後來張九齡被貶出長安到荊州任長史。在這年夏秋之交,張九齡招孟浩然入他的幕府任從事。孟浩然沒有拒絕。但不到一年,他就辭職回家。在家中,過著寫詩、耕種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下許多山水田園詩。
如流傳很廣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詩,寫田家留飲的優美情境和賓主之間的友誼。看這首詩,仿佛近似陶淵明詩。寫景不雕鑿,人物心情表露無遺。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除田園詩外,孟浩然還有不少行旅詩。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寫暮江閑眺所見和獨客異鄉的惆悵。又如《春曉》,寫春朝初醒時的情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像這樣一些旅遊詩和生活小詩,大都寫得很生動,讓人有一種清新自然之感。
孟浩然懷才不遇,寄情山水,他是繼陶淵明之後的又一田園山水詩大家。